自知之明(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风云杂记》最新章节。

孙武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不知道到底能完全做到的人有多少,不过我据我猜想应该不会太多。

在论述这一观点时。我想说几个我身边的小故事。第一:我毕业后第一年在上海一家物流工作担任文职工作,主要是处理异常订单和大客户的沟通维护。其中有一件事让我记忆深刻,事情倒是不复杂,而且不管是客户还是收货方都表示是自己疏忽。不过这件事让我真正意识到我国行政区划分的严谨性。事情的起因是甲方向乙方购买了一件商品,之后要通过丙方(我们)把货物从甲方运输到乙方BJ市某某区某某路某号。大件物品按照当时的运输能力是三天抵达,但是货物到了三天晚上,我接到配送单位的电话,说是查无此地。之后我边和甲乙两方沟通送货地址。但是甲方坚持没有写错地址。于是我和乙方通过网上信息和地图进行比对,最后才找到乙方给的地址实际上HEB省LF市某某镇某某路某号。之后我们用查到的结果和甲方再次确认。这时甲方问过他们同事后才知道,自己的公司的所在的地方确实是归属HEB省,虽然距离BJ市仅仅两条条马路之隔但依旧不是BJ,所以BJ的系统查不到这个地方。当然,最后和上级部门协调决定货物临时有由BJ的派送员送出。

第二:学区房。老家的房子拆掉后本来要原址回迁,不过一些特殊的原因,我们决定拿着拆迁补偿款购买一套现房,考虑到经济实力和我对老城区的留恋所以我还是决定购买一套二手房,于是不久后我的微信联系人里多了几十个房产中介。当年学区房是比较热的话题,所以很多房产中介都以学区房作为优势推销,我从小就说普通话,加上在常年在南方读书工作,几乎没有什么乡音。期间也见过几个不怀好意的中介,推荐了几个所谓的“学区房”。虽然至今我还是单身,不过我还是看重学区房的保值能力的。之所以所那些个中介不怀好意,原因是他们推荐的那几套房子划片内确实有几所建校超过五十年的学校,但是当地人都知道那里的教学水平远不值这个价钱。于是从官方网站找到了历年的中小学划片规划来,然后仔细阅读其中一所小学的划片规则以一条马路为界马路东是那所小学,马路西是另一所小学。因为我从小就生长在老城区,加上那段时间没少跑,所以我很清楚那条所谓的马路仅仅是一条一百米左右长最多可以并排行驶两台汽车的小路。中小学划片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们就近读书,不过这么窄的马路即便远,又能远到哪里呢?

第三:“BJ燕郊”。这里加双引号是绝对不是重点强调,而是一种伪命题的表达。财富或许不能复制,但是成功的方式或许可以,上世纪末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于是那里便崛起了,即便是当初只是有几处房产,那里的人也可以凭借收房租过着躺平的生活。所以当环渤海湾即将发展的消息一出,让很多人都兴奋了起来。许多人都在猜测那里会成为北方的“深圳”。当时的地产行业可以说是炙手可热,不管是当过首富的许老板还是王老板都是地产界的大亨,所以当时的许多的人们有个共识,就是搞房地产的不一定有什么背景,但是消息一定比别人灵通。所以许多看房团就此诞生,简单的就是找一群相对有钱的客户乘坐大巴。或者稍远的乘坐火车去往某地现场看房,然后签订购房合同。我的父亲当时刚退休,正处于不知道干什么的时候,也参加了购房团的旅行。他的本来就是没事干,顺便当旅游了。这次的目的地就是导购口中的“BJ燕郊”。我是没空亲历的,后来听我父亲说他们路过了BJ的收费站,然后导游还让大家在路边的旅游景点门口拍照发朋友圈,最后到了一个特别大的售楼部,看了沙盘解说。之后对接他们都销售人员分析了各地的高考制度,还讲了一些关于当年深圳的民间趣事。我父亲那一辈人都经历过那个年代,身边也有接着那此机会发达的。所以很快就打电话给我希望我能把老家的房子卖了,购买“BJ燕郊”的房子。之前说过我对故乡的老城区是有些留恋的,不过面对可能成为中产阶级的机会我还是有些心动的。于是我在地图上查了下燕郊的位置,从大地图上看确实很在五角星地区,但是随着地图的放大,燕郊位置距离天安门越来越远,当然对于我这样的经济实力,我是有些窃喜的,因为距离远,意味着价格会越来越低,我能接受的可能性也逐渐增大。当地图放大逐渐离开通州地区时我的心已经凉了半截。但我还是心存一丝侥幸,于是我在官方网站上搜索了燕郊的行政划分,果然燕郊是HEB省廊坊下辖的一个镇。就像前文所说的即便是一条马路却也是两个区域。如果是街道之间的划分更改或许还不算难,要是涉及两个市的划分那基本上就是难上加难了。更何况还是牵扯到两个省级行政单位。

父亲虽然也年过花甲了,不过常年在老家生活,我们老家最大的特点就是全国公认的民风淳朴。所以他不相信我的分析。即便我把网上的信息和LF市政府的官网上的新闻都发给他,他也会固执的认为那些开发商们得到内部了消息,即便不会划到BJ也会成为新的直辖市。好在老家房本的名字是我,如果他坚持要买也可以,老家的房子不能卖。其次是如果贷款买房,我是不会以我的名义贷款和签字的,于是这件事只得作罢。之后几年网上关于“BJ燕郊”的消息铺天盖地。房价也开始涨了起来,父亲也偶然会埋怨我的“固执”。等到雄安新区的消息一出,父亲的埋怨变少了。再往后燕郊的房价腰斩,从此父亲再也不提这件事,现在如果在短视频上还有人提“BJ燕郊”这四个字,评论区恐怕不是谩骂,就是阴阳怪气的问燕郊是BJ哪个区的?

曾经玩过一款游戏。里面有个游戏人物的台词是:“好运不会眷顾傻瓜。”普通人成功固然需要大量运气,但是也需要一些理智。当时我没有很冲动的卖房买房,就是我有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如果真的这么好,凭什么落到我父亲这么一个买房还得靠卖房的人,如果是我父亲多年的朋友亲人,甚至曾经的学生为了拉他一把也是可能的。而那个带他过去看房的销售只是一个认识不到一个星期来自西北的外地人。如果真的这么好那些开房商为什么囤着等待消息的公布,然后可以翻着倍的卖出。或许他们都解释是为了回笼资金,但实际上只要拿下那块地,即便不动工,等消息一出,之前亏的钱和滞纳金可能卖几个单元就全回来了。如果真的扛不住,完全可以转卖或者和那些有经济实力但是没有竞标成功的公司合作。事实上他们不但没有封锁消息,而且大张旗鼓的告诉所有人,甚至自掏腰包整车的从外地拉人过来。我算不上聪明人,或许充其量只能算是普通人里偏下的存在。不过那一刻我有了自知之明,我相信很多聪明人也不一定时刻会保持清醒。但是我觉得遇到大事,如果可以人们还是能静下心来审视一下自己。

“知己知彼”,或许“知己”才是最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