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没有人比我更懂脑瘤渣男(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华娱:从渣男网红到塌房演员》最新章节。
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拍摄,更让韩导惊叹万分的是,叶诚对脑瘤患者这一另类角色的诠释。
因为故事讲述的是两个绝症患者从相互利用到相互救赎。
韩导对这一主题格外的上心。
所以他在拿到《摇太阳》剧本的第二天,就带着团队去了一趟京城的一家肿瘤医院,慰问一下那些当地的脑瘤患者,顺便观察一下的日常起居和行为动作。
也是为了在大脑中提前形成对这一弱势群体的初步印象,以便日后拍戏时好指挥演员,更好的塑造角色。
万一演得不像,又不自知,到时候上了大银幕不是让内行人看笑话吗?
但镜头下叶诚的表演,他没有办法去评价,也不知道如何评价。
只能用一个字形容“绝”!
而叶诚这边,反倒是没有任何心理压力。
前世那些脑瘤的痛苦经历依旧历历在目,仿佛跟昨天才刚发生过一样。
从确诊到治疗,再到复发,最后保守治疗,整天挂水拖着,等死。
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感受,他比任何人都要更清楚。
还有许许多多的习惯性动作只有脑瘤患者本人自己才知道,叶诚可以信手拈来。
如:
耳鸣时会觉得头痒,然后掏耳朵。
面瘫时会不自觉地一侧流口水,流鼻涕。
头痛头晕时用手轻轻敲击头部一侧,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千万不能随意转动脑袋,会有一个75度死角(每个患者角度不一样,叶诚的是75度),每次转到这个死角就会天旋地转,头重脚轻。
......
这些细节并不是谁去一次医院,在网上查阅一些资料就能知道的。
而是只有作为一个真正的脑瘤患者亲身经历过,才能深深烙印在骨髓里,永不磨灭。
叶诚太了解脑瘤了,甚至比前世碰到的那些庸医要专业上百倍,这就是所谓的久病成医了。
因此,叶诚对脑瘤患者的诠释,堪称恐怖如斯。
每次韩导看到镜头里的叶诚歪着脑袋发呆,有种喊“咔,重拍”的冲动,以为是叶诚没用心,忘词了。
但仔细想想又挺矛盾的,因为一看到镜头里的叶诚,韩导脑海里不由地浮现京城肿瘤医院里的那些病患。
难道那些患者不就是像叶诚这样的吗?不能说很像,只能说一模一样。
甚至还没有他们那么拘束,叶诚更显自然。
眼神游离,目光呆滞,大脑习惯性断片,经常性无视周围的一切,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也让韩导心生困惑。
为什么叶诚演得比脑瘤患者更像脑瘤患者?
韩导半开玩笑,感叹道:“叶诚,我怀疑你是不是上辈子得过脑瘤?”
宁导则是一脸担忧,半开玩笑道:“叶诚,你之前演谢小盟的时候可没这毛病,有空去医院看看脑子吧!早发现早治疗。”
表姐也是一脸惊恐,后悔道:“上次只带他去看了心理科,我刚刚上网百度查了一下,原来还要看脑外科呀!我之前对一块儿都不懂,万一叶诚脑子有病,一定要及时治疗,别耽误了病情!”
这也让表姐心生疑惑:“难道这剧本不是为李雪玉写的,是为他自己写的,表弟真的得过脑瘤?”
叶诚只是摆了摆手,笑而不语,一副“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出穿”的样子。
幸好舅妈的前期拍摄工作告一段落,不在场。
要是情感泛滥的她在现场,肯定疑神疑鬼,问东问西。
那还得大惊小怪拉着我去医院看脑子不成!
然而,最终拍摄出来的效果是在所有人意料之外的。
因为没有见过如此另类的表演,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对于这个特殊病种,除了一些有经验的专业脑外科医生和脑瘤患者本身以外,其他所有正常人基本上都是门外汉。
暂时剧组没有一个人敢下定论。
我又不是脑瘤,我怎么知道叶诚演得好不好?
至于电影最终能不能打动观众,暂时都是未知数。
只能等到上映后,由大众来评说,由市场的票房来决定了。
至于能不能得奖就更不好说了,很多影史上得奖的作品都晦涩难懂。
特别是有些文艺片,普通观众看了都如坐针毡,提不起一点兴趣。
毕竟电影是一门艺术,一万个人心里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只能等到那些奖项的评委们去评判了。
不过好在这部电影的一部分剧情也可以定义为爽片,普通人都能理解。
这段爽片部分也就是接下来要拍的重头戏。
剧情:女主肾源配型落空,男女主领证结婚后,曾经抛弃过女主的前男友(渣男)出现了,求复合,被打脸。
在这个镜头里,男女主坐在公交车里。
叶诚扮演的男主像是一道强烈的光,照亮了女主配型落空后的绝望。
脸上写着平静与温柔,说出那句点题的台词: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也会累,也会打瞌睡,这个时候我们就凭意念把太阳摇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