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绘符少年班头姓李(求收藏评论追读)(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箓通天》最新章节。

张启文拿着木尺压在纸上,白色笔尖沾上墨水轻轻划过,留下一道道均匀的线条,不时拿起桌上另一只笔交替绘画。

片刻功夫一幅作品就完成了。

他捡起前面临摹的稿纸,对照了一下,已经看不出差别,如果对比那道符上的原图,光工整方面就甩了不知道几条街。

这道不知名的符文他已经烂熟于胸。

张启文把最新的那副作品打好孔,装订到那本书的最下面,再把两支笔洗净放回布包。

这些笔都不是毛笔,刚接触符文的时候,他就开始琢磨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毛笔对制符起不了任何帮助,反而是拖累。

他作为超出这个时代的技术人才,自然不可能傻傻地用毛笔,那样练一辈子也就是个符师,所以有了木炭充当的临时铅笔。

虽然比较简单,木炭确实比毛笔好了很多,至少做为练习用的临时措施来讲,它是合格的,但时间一长,弊端就显现出来了。

木炭容易断且细线与细线之间不一致,画不了几笔就要重新削尖,最关键它不实用。

根据现有的符文来看,制符用的是朱砂或者墨,这两种的材料都需要研磨后再用水化开,也就是说真正到了绘制的时候。

木炭笔起不了什么作用。

经过深思熟虑张启文决定做两支钢笔,粗细切换使用,然而想凭煅造工艺,把一块生铁做成精细的笔头无异于痴人说梦。

好在钢笔有一种简易版本,鹅毛通过简单的加工,就可以得到鹅毛笔。

比起钢笔来,只是续航能力有所欠缺,需要时不时沾墨,不过胜在材料单一,制作简便,适用性方面已然超出毛笔许多。

有了笔再搭配机械制图二十年的经验,让他在画符这条路上无比顺利。

只不过他画出的符并没有效力。

这也是普遍现象,问题并不在张启文身上,符里面肯定是加了什么东西,这是大家的共识,但具体是什么,就无从得知了。

大宁朝对知识的垄断极为严苛,平民百姓想要认个字都很难,需要给私塾的先生束脩。

那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张启文如今靠着黑龙帮一两银子的月饷,也只够上三十节课。

就这,先生还是偷偷摸摸地教课,因为每次都是关起门来,在自己的房子里面对十来个学生。

而想要得到更好的教育,就只能去凉州城这样的大城市去上府学,这也不是有钱就能上,必须要有当地县令的推荐信。

对识文断字的限制尚且如此,更不用说符师甚至修行者才能接触到的符文,那是更高一级的保密手段。

张启文依靠黑龙帮在长泰城地下秩序的地位,这些年积攒了不少符文,通过自行归纳整理和反向逆推,二阶以下的符文,一眼就可以看出真假。

凭借这一无师自通的手艺,再加上武权峰的关系,直接就让他在当铺站稳了脚跟。

后来随着卡尺被张启文制作出来之后,器物的鉴定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问题了,不就是符文变相刻到了玉石上。

窗外的阳光已经不再那么明亮,不知不觉间就练习了一个下午。

张启文看着铺满了桌面的稿纸,起身从床底拖出一个火盆,一把火烧了个干净,确认没遗漏什么之后,他离开了这间小院。

-----------------

幽蓝色的月光替代金色的太阳,点亮黑夜。

众人只知道这名为月亮的东西一直便在那里,与太阳交替出现,都呈现出东升西落的运动轨迹。

而它还有另一个俗称,唤作月桂树,确实如一株干枯的大树,根须与枝杈分明,悬浮在夜空。

细细观察,能看到树枝部分流淌着蓝色的荧光,经年累月不会有月相上变化。

东城区的兴隆街,白天的行人和夜晚截然不同,一入夜,光是灯火就盖过了其他几个城区。

老梁头面馆里的顾客从行商和劳力换成了赌徒,有的已经在面馆里玩上了。

基于他这间面馆开设在这个地段,甚至还诞生了外卖行业,不时有龟公从街尾跑到街头,叫上几份阳春面带回勾栏,倒不是嫖客们想吃,而是姑娘们想吃顿热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