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阴谋论!(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臣朱元璋拜见永乐大帝》最新章节。

至于百姓,能迁移走的,全部迁移走。

而庄稼全部损毁,城墙全部拆除。

他要让这些人得不到一点辎重。

外敌不足为惧!

哪怕瓦剌能以一敌百,也绝非是我大明之对手。

最可怕的敌人反而是在内部。

他之前愤怒朱祁镇损失几十万明军,彻底让我大明丧失北方进攻之权利。

可如今想来。

这怎么可能。

土木堡在那里!

距离北京城池不过百里,这个位置距离北京城不过百里。

而瓦剌怎么知道大明皇帝在此处?

战场上,孤军深入是大忌。

哪怕是骑兵也不行。

对于大明来说,骑兵是军队的灵魂。

瓦剌亦是如此。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也先一马当先,深陷敌阵,他哪里来的信心?

这其中,定有蹊跷。

对于朱元璋来说,帝王心术者,只信自己。

他不相信任何人!

更不相信这些读书人。

“你们说,是谁在背后有这么大的胆子,窜敌卖国!”朱元璋道。

众人都默然不应。

能够让三师重镇如此糜烂,甚至能遮蔽圣言。

除了内阁,还能有谁呢?

可内阁之中,都以三杨为首。

他们仨是经过历史证明的,都是我大明朝的忠臣。

可事实却不得不让他们正视起来,这里面有叛徒。

“太祖!”

“太祖!不肖子孙有话要讲!”朱祁镇连忙说道。

“你有何言?”朱元璋诧异道。

“启禀太祖,奸臣已经自己跳出来了,那就是以杨士奇为首的内阁和他背后所代表的江南士族!”朱祁镇道。

“逆子,你在胡说什么,不许你这么说杨大人!”朱瞻基一巴掌拍了过去。

这可是杨士奇,太宗皇帝留下的班底,支持洪熙皇帝的铁杆盟友。

你这不仅是在怀疑他,更是在怀疑太宗皇帝。

朱棣闻言,也被气笑了。

那按照你的意思说,是朕识人不明,是朕亲手造成了如今的隐患。

朕也是造成土木堡之变的凶手。

你这小子,胡搅蛮缠,简直是无理取闹。

“列祖列宗,不肖子孙并未怀疑太宗之眼光,父皇之教诲!”

“可是人总是会变的!”

“更何况,他们代表的只是个人吗?”朱祁镇直接说道。

人终究是会变的!

尤其是在官场上,讲究的是官官相护,讲究的是和光同尘。

更何况!

他不仅是个人,背后还站着有整个家族。

三杨都是哪里的人!

江南氏族。

朱元璋沉默不语,他是最有发言权的。

自大明创业以来,咱和胡惟庸那些人,那是多好的兄弟啊。

甚至是那些勋贵。

咱要是不当这个皇上?

咱们就是手足兄弟,快活一世。

可立国后呢?

就再也回不去了。

自己成了皇帝!

这些人就成了咱的臣子。

咱们之间已经有了厚厚的权力屏障了。

可咱也没亏待过他们。

高官厚禄,翻身做主人。

可这些人呢?

仗着自己的军功,鱼肉乡里,仗势欺人。

甚至恃才傲物,都不把俺朱重八放在眼里。

一忍再忍,一退再退,可换来的不是宽容。

于是自己索性不装了,摊牌了,彻底将帝王的冷酷无情暴露在他们面前。

咱将他们全部给杀了。

甚至是蓝玉,面对咱的劝告,也屡次不听。

只能都杀了。

这些人开始时莫不是忠诚良将之辈,可结果呢?

居心叵测之徒。

人啊,是最经不过时间的摧残的。

况且三杨自太宗皇帝一朝起,深受重用。

历经仁宗、宣宗两朝。

门生遍布朝野内外。

只有他们!

能够遮住边军糜烂的遮羞布。

也只有他们,能够让锦衣卫投鼠忌器。

也只有他们,能够传递皇帝之消息。

朱祁镇继续道:

“正统十三年,东南福建、广东骚乱!御史汪直等人知情不报!”

“上月,浙江反贼头目押往京城,交由诏狱拷问!”

“而后,湖广、贵州发生苗乱!”

“正统十年,正统十一年,朕清边军,可边军之账,查无可查!”

“凡此重重,难道不能说是内阁吗?”

总不能说是孙太后吧。

她是儿臣的母亲,更是坚定的保皇党。

唯一能够阻碍的,便是这些臣子。

“朝野内外,自朕登基之始,士子多出于江南一带,朕心忧虑,无可奈何!”

他为什么重用阉人?

因为阉人虽然知识水平不高,但他跟自己是一头的。

而这些文人,自成一党,分割皇权。

朱祁镇的话字字珠玑,犹如尖刀一般刺在他的心中。

权臣弄国?

朱元璋瞥了一眼朱棣,只见朱棣脸色大白。

这明朝衰落,我也有份。

“不肖子孙虽知未来将犯下大错,可还请太祖诛杀此等逆臣!”朱祁镇朗声开口。

此时的朱瞻基,正在思索着儿子的话到底有几分可信。

他登基十年以来,朝廷内外,莫不仰仗于三杨。

这三位老臣,为朕流过血,流过汗,祖宗用了都说好,为此自己都认为他们忠心耿耿,从未有异心。

可如若不是他们。

五十万大军,也先是如何能寻破敌之关键?

边军之糜烂岂能不奏报?

朱棣倒是率先回过味来:

“安南呢?”

“已然独立!”

“郑和下西洋的战船呢?”

“父皇去世后,存放器物的天机阁年久失修,战船构图亡佚,而战船已然破损!”朱祁镇道。

“难怪!”朱棣沉思良久。

安南独立,战船消弭,这样的话海上丝绸之路就必从江南一带过。

而海上丝绸之路,自唐宋时期就成为主流。

其中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白银流入。

这也让他能够支撑国家财政。

甚至是五征漠北,而国不混乱。

这么大的收入,自然他重视。

甚至他当初想过,通过安南,自己便直接可以和东南亚诸国进行贸易。

其中往来便利,巨大的外汇收入也将成为内孥。

可安南丢失,战船破损,国家将无力出海。

这其中最能方便谁,当然是江南士族。

“呵呵呵!”朱元璋也想透了这一点:

“没想到,我大明朝还有这么强势的臣子!”

你说他不强势吧!

干的都是欺君罔上,抄家灭族的大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