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1989年3月13号(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我们的故事清溪》最新章节。
1989年3月13日。我们去虞宅区政府领了结婚证,照片是毕业照的照片,两个照片贴在一起,买了一袋糖,老蒋把糖几乎全给了办证的人,那天应该是周末,办了证后回去金华上班。办结婚证只需要单位介绍信。
外甥张小虎来虞宅中学读初中,虞宅中学是一个高中初中都有的学校。
1990年10月2号早5点儿子出生,在金华医院妇产科,7斤8两,跟老公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母亲来照顾我,一个月后我们一起回了浦江水口,过年后,我回到虞宅中学教书,教高二二班语文,议论文教学,文言文教学,学生还是很喜欢,前面的语文老师是教导主任,有些学生不喜欢,我一边带孩子一边教学生,母亲到学校带外甥。1991年8月我调到了婺城区乾西初中,老公在婺城区,婺城区没有高中,高中全属于市直,所以调婺城只能教初中,一起的还有义乌的何春花。
在乾西三年日子很滋润。还被评为优秀教师,奖了一个脸盆。儿子四虚岁前由我妈妈带着,四虚岁可以读幼儿园了才接回金华,送去幼儿园时天天哭,听不懂金华话,一个陌生的环境,我们又为了生计奔波着,老公不是很耐心的人,儿子不知道被父亲打了多少次。当时不觉得怎么样?以为生活就是这样,现在回过头看看,家里没有老人带孩子,孩子真的是受罪,婆婆被一只狗撞倒骨折,不能来帮忙。幸亏小孩适应能力强,一个星期后喜欢去学校了,我当时在乾西湖头,家在佳音巷,骑自行车得半小时,语文老师还有早读,接送孩子的事都落到老公身上,买菜做饭就是我的事,放学后我沿着婺江边骑行,到胜利街往北,到人民路上佳音巷,佳音巷有一个菜市场,我买好菜走上六楼,有时候六楼真的太高,特别是身上来例假期间,心里发誓再也不住六楼,然后烧饭,有一次用高压锅炖猪蹄,我到卧室看电视,突然一声爆炸,高压锅里的肉飞到了天花板,煤气灶被炸弯了腰,楼下李刚跑上来说肯定是谁家的高压锅爆了,看到我呆呆的站在门口,说人没事就好,此李刚后来当了婺城区教育局局长。
日子就是这样。
翁礼康是我班的班长,他还有一封信在我这里。
乾西呆了三年,带了一届学生。
翁的家境贫寒,哥哥刚毕业,成绩好,于是翁哥哥的名气好,我接班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让翁当班长,三年后翁以婺城区第一的中考成绩被邮电大专录取,当时是先中专后高中,不像现在先高中后职高,邮电是当时最好的中专,只是毕业后再也没有他的消息。当时我把自行车放在宿舍门口,有时会有荸荠,甘蔗等一些农产品放在框里,乾西农村家家户户劳作,农田里大片农作物,甘蔗特别好吃,又脆又甜,不像义乌甘蔗只甜不脆,咬不动,只能做蔗糖,现在义乌蔗糖还是比较出名的。那些素菜等就是不知道是谁放的,农村田地很多,农民岁辛苦却也自足,不像我们小时候一年到头总有几天没粮食,由于山村农田少,家里又没有男劳力。
杨燕君、何春花、陈慧琴、郑淑仙等在乾西时会经常一起。跟何春花学打毛衣,儿子一些有插图的毛衣就是那个时候学会的,何春花编织的毛衣像机器织一样,针脚大小一样,配色也不错,手很巧,她老公王龙文原来在铁路中学,后来借调到市教委,最后当了JH市教研室主任,可惜在49岁时去世。
乾西的三年没有教学上的压力,就是路途远了点。
金振林当JH市教委主任时,我调到了九中,一个新学校,1994年。
我调到九中后原来乾西带的那届学生会一群一群来看我,过年前我们就到婺州公园逛逛,有一年我在九中值班,他们就到九中来看我,现在还留有照片,后来不知什么时候他们不来了,生活有时候是边走边认识新的人和事,旧的人和事放在心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