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韩家(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再起:朱元璋的末世征途》最新章节。
这具身体的残存记忆让朱元璋知道原来这年轻人叫杨昊,今年十六岁,灾年孤身一人无以为生,只好给地主放牛,朱元璋淡定地接受了新的身份,他坐在草地上,看着不远处正在吃草的大黄牛,心中暗自盘算。现在是天启七年的春天,再有十七年大明就要亡在我的“好重孙”手里了。刚愎自用,猜忌多疑,胸无大略。“好重孙啊,是太祖爷爷的错,没有好好的安排就藩皇子规划,害得你一点治国之道都不懂。”“放心吧,既然上苍让你太祖爷爷二世为人,咱一定会帮衬着你,在咱夺得皇位之前一定会把你救下来。”“臭小子的骨气还是蛮硬的,没丢咱老朱家的脸。”朱元璋自言自语道
这辈子放牛是不可能再放牛了,十七年之后大明王朝就要崩溃,这是咱一手建立的国家,是咱这一生最伟大的成就,咱如果回不来也就罢了,咱既然回来了就绝不会让外族再染指我汉家子弟!去他娘的狗建奴,小鞑子,还有那红毛绿眼的弗朗基。都给咱等着吧!
朱元璋缓缓地从草地上站起,这具孱弱的身体,仿佛风中残烛,令他极不适应。然而,他并未感到丝毫气馁,只因他深知,自己上一世的身躯起初亦是如此羸弱不堪,宛如那初绽的嫩芽。只要觅得食物,再勤加锻炼,这具身躯必将如那茁壮成长的树苗,变得茁壮而坚实。
他深深地吸了口气,犹如那久旱逢甘霖的大地,贪婪地吮吸着这清新的空气。他轻拍着大黄牛的背脊,沉声道:“我必须先设法解决温饱问题,否则这具身躯恐难康复。”想当年,他贵为皇帝,数十载来锦衣玉食,从未尝过饥饿之苦。如今,这腹中的油水突然间枯竭,他真恨不得将这头黄牛宰杀,以解饥饿之苦。
夕阳从天边洒下金黄色的光芒,山坡上的青草宛如绿色的海浪,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朱元璋牵着大黄牛,一步一个踉跄,宛如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缓缓走向他托身的地主家中。
杨昊托身的地主家姓韩,人称白水韩氏,是远近闻名的大地主。从杨昊身上继承过来的记忆,如同被迷雾笼罩,有些模糊不清。只知道韩氏的族长名叫韩老爷,韩老爷有两子一女,杨昊的记忆里,这三个人的名字叫做韩大少爷,韩二少爷,韩三小姐……名字仍然未知。在杨昊的记忆宝库里掏摸了一阵,朱元璋就只得到这些无用的信息,真是哭笑不得。
下了山坡,在黄土地上步履蹒跚地走了一段,小小的白水县城便映入眼帘,这是一座山城,坐落在崎岖不平的山地之上,房屋错落有致,屋瓦紧密相连。韩家大院并不在城内,而是位于县城东门外的小山上。
韩家乃是白水县最具实力的望族,其农田占据了白水县东部近十分之一的土地,且韩家大院的规模,比县太爷的府邸更为奢华。县太爷若要颁布政令,通常需先告知韩家,若韩家不同意,就连县太爷也需谨慎行事,不敢轻易得罪韩家。此乃明朝之弊病,官员受地方豪族士绅牵制,若无豪族士绅支持,官员之政令恐难出县衙。
朱元璋迈向韩家大院,此院建于小山之上,山虽不高,却颇为宽广,整座山头皆被这座豪宅占据,宅子分为前院、内院、偏院三大院落,每个院落中又有众多房屋,彼此相连,气势恢宏。这座宅子坐南朝北,正门开在整个大院的正北方,然而,朱元璋并无资格从正门进入。
他移步至东方,迈向东侧门,此门乃是供下人通行之门户,门边田坎上坐着数名粗手大脚的农妇,见他归来,齐声言道:“耗子,你这无用之人今日放牛为何如此之久?何管事已然发了数通脾气,恐今夜无你饭食。”
“你这身躯不过几两几钱重,若无今夜这口饭食,不知能否挺过此夜。”
“做事勤快点吧,莫要终日无精打采,致使我等亦受何管事责骂。”
数名农妇一同嘲讽起他来,杨昊此人反应迟缓,性情又怯懦,故而众人平素无事便以他为乐。更有甚者,会对他施以拳脚,杨昊却从未敢反抗。今日杨昊放牛过久,那几名妇人又寻得由头,对他戏谑数句。
岂有此理!竟然敢口出狂言叫咱废物!简直是无法无天、肆意妄为!朱元璋心中的怒火瞬间被点燃,熊熊燃烧起来,他瞪大双眼,眼珠子仿佛要从眼眶里蹦出来一般,狠狠地向着那几名不知死活的妇人瞪视过去。
仅仅只是这么一个凌厉至极的眼神,根本不需要再有其他多余的动作,那几名原本还嚣张跋扈、不可一世的妇人就像是突然遭遇了雷击一样,只觉得浑身猛地一颤,身体不由自主地变得僵硬无比,就好像被施了定身咒似的,动弹不得分毫。而那些已经到了嘴边的嘲讽话语,也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给硬生生地塞回到肚子里去了一样,任凭她们如何努力,都再也难以吐露半个字来。
虽然成功地震慑住了这几个无知无畏的妇人,但此时此刻的朱元璋心里却没有丝毫喜悦之情可言,相反,他甚至还有一点点懊悔之意涌上心头:哎呀呀,我真是不应该啊!怎么能对这几个愚蠢笨拙的乡下农妇释放出如此强大的气势呢?这样做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毕竟,如今的我不过就是个普普通通的放牛娃罢了,早已不是那个手握生杀予夺大权的堂堂皇帝啦!面对像这些处于弱势地位的人时,或许凭借我的气势还能够把她们吓得屁滚尿流、不敢轻易招惹于我。然而,如果碰到真正有权有势的狠角色,光是靠放出气势来吓唬他们恐怕不仅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还有可能会激怒对方,进而引发对方的杀意,到时候可就真的是得不偿失、自讨苦吃咯!想到这里,朱元璋暗暗告诫自己,以后一定要学会审时度势、韬光养晦,切不可再如此冲动行事了。
朱元璋自我告诫了几句,眼神中那股俯览天下的霸气顿时消散如烟,转开了头,不再理会那几个农妇。
直到他的身影钻入了大院的侧门,那几个农妇才从僵硬中恢复过来,她们见识有限,不知道什么叫帝王霸气,自然也就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但心有余悸,想着下次碰到杨昊还是少说两句别把这小子逼疯了一会儿做些出格的事对自己不利。
朱元璋走进大院之后,凭借着杨昊的记忆,在这个庞大的建筑群里穿梭着,左手边的道路通向前院,是主家平时活动的地方,高等级的下人才有资格进去。右手边的道路通向内院,是主家女眷们平时活动的地方,高等级的丫鬟才有资格进去。
如杨昊这般身份低微的放牛娃,唯有选择走中间这条路,此路通往偏院,乃长工、短工、佃户等聚居之所,这些人皆未卖身于马家,属编外人员,受雇于韩家劳作。其人身自由虽较韩家仆人略高,然所享待遇却更逊一筹,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眠不安寝,天明则出工,天黑方归,马家所给工钱仅可保其不死,欲饱腹实乃奢望。
长工短工所居偏院环境恶劣,由一排排土屋构成,屋顶覆以干枯茅草,屋内除却木板床,别无他物,可谓家徒四壁。
此些长工与短工,由一名唤作何为的中年人统管,长工们称其为何管事。这何管事为人阴险狡诈,素喜刁难长工短工,借机克扣粮饷,实乃令人憎恶之徒。
朱元璋返回偏院,未顾一眼自己那简陋之室,便将大黄牛牵至牛栏,继而走向饭厅。此时正值黄昏,乃长工们用膳之时,他已饥肠辘辘,若不进食些许,恐难支撑。
方行两步,数名劳作终日、神情倦怠之短工自其身旁经过,这几人以无神之眼扫了朱元璋一眼,继而低头私语道:“他今日逾时未归,何管事发火了。”
另一名短工笑嘻嘻地轻声说:“我还以为他把老爷家的大黄牛偷去卖了呢,所以不敢回来。”
先前说话的短工立马笑了起来:“就他那胆小如鼠的样子,他要是敢偷牛,那太阳可不得从西边出来啦。要是换成王二那家伙,倒是真有可能偷了牛跑路。”
他们虽然压低了声音议论,但这说话声却恰到好处地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明显带着几分故意调侃的味道,无非就是想看看杨昊出丑的样子罢了。
朱元璋有了之前那几个妇人的经历,心里跟明镜儿似的,这个被自己占据身体的放牛娃,在家里就是个不招人待见的窝囊男人,所以谁都想来踩他两脚,把欺负他当成乐子。要是老是跟这些家伙计较,那不是把自己的身份也拉低到和他们一样了嘛。他可是朱元璋,才不屑和这种人一般见识呢!懒得搭理他们。
朱元璋连看都没看他们一眼,面不改色地和他们擦肩而过。
那几个被他直接无视的短工瞬间全都呆住了:这家伙今天是咋了?以前被我们这么嘲笑,他不是尴尬得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就是对我们点头哈腰、一脸谄媚……今天怎么不一样了?他的脚步虽然有点轻飘飘的,但走路时透露出的那股自信和淡定,以前的杨昊可从来没有过啊……
不过也就片刻,几个短工就立刻恢复本来面目继续戏虐的看着杨昊。
一个放牛娃而已,能把咱咋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