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深夜闯关(下)(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神武家丁》最新章节。
银湖县北边有一条界河,河流往东汇入银湖。风车他们所在的界河镇就是因这条界河而得名。
黄昏时分,界河桥上又增加了岗哨,盘查来往行人更加严密。酷桑坤坐在桥边的屋子里监督,身边有好多女人伺候着。
按理说酷家要抓的是走出银湖县往京城去的逃犯,令人奇怪的是,进来的人也同样受到检查,理由是,进来的目的是不是接应逃犯的,或者是有没有把逃犯送了出去,但是,不管是不是,有没有,要想过桥的都必须先交钱,如果不给钱或没有钱,那就要当作嫌疑人抓起来。结果,桥边的几间屋子里,关了满满无辜的人。
二更时分,在界河镇旅店喝酒的那两位大汉黄赏和迪尔帝醉醺醺地来到了桥上,迪尔帝对正在桥上执勤的一个小伙子说:“来来来,东家侄子,你不回家睡觉,深更半夜地在这桥上游荡什么呢?给我回家去。”
说着就把他拉起来要走,那孩子急了:“小叔,我正有事呢!你先回去,我就不陪你了。”
“不行,嗯,不行,我得替你爸教训教训你。夜里在外面不干好事,专门拦路抢劫来往行人。祖宗的脸都被你丢光了。快,跟我回去。”这个被叫着小叔的迪尔帝以酒卖醉,发起酒疯来。
桥上其他几个执勤的人,包括两个锦衣卫赶忙围过来,结果双方打了起来,另一个大汉黄赏上来帮腔,故意把事情闹大了。正在屋里忙着与女人搞在一起的酷桑坤,听到门外有人报告了桥上发生的事,便说:“把那人赶走,叫他识点相,我是看在他侄子的面上放他一码,否则早就把他抓起来了。”
那人急忙奔到桥上去传话。两个大汉一听,假装吓得要死的样子,连连摇手说:“我们不知道你们有这些事,侄子,你怎么不早一点告诉我们呢?好好好,我们这就走,这就走。”
两个大汉一溜烟跑了。而蓝衣社的人就在他们吵架吵得最凶的时候,乘机通过大桥,跑了。临走前,塞给了那年轻的大汉一把银子。
两个大汉急急地的回到家,开开心心地分了银子自不必说,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风车要他们上演这出戏的真正原因,还以为是帮助了那些商人省了一笔过桥费,他俩只是从中渔利而已。
而就在他们到桥上故意闹事的当口,在离界河桥几百米的河面上,李大富已经用船,悄无声息地把包括风车、科镝克、酷卡革和其他三个蓝衣社的人摆渡到了界河对岸。
李大富回到家,在灯光下看着那个大锭的银元宝,喜不自胜。忽然想起了他傍晚在桥上遇到的事,怀疑自己刚才帮助渡河的那几个,可能是桥上的人要抓的“逃犯”。一想到这,他吓得一屁股坐到了地上,把他老婆也吓了一大跳,问他怎么回事,他一句话也不敢说。事实上,李大富根本不用害怕,因为他根据风车的安排,做得是神不知鬼不觉的,只要他自己小心在意,就不会有问题。
可是,天意偏偏要捉弄人。什么“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之类的话,都是骗人的,只有“要使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等等,这些话才是绝对的真理。李大富拿着那锭银元宝去钱肆换取碎银,露了马脚,被钱肆的老板抓住一问,他就什么都交代了。而另外两个大汉根本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到处告诉人,他们演了一出戏,得了一笔意外之财。被酷家人听到了,抓起来一问,两个大汉才明白,他们帮助过桥的人正是酷家要抓的人。
酷家很快掌握了蓝衣社和逃犯的人数和去向,他们立即撤销了银湖县的关卡,明目张胆地到别的县里去全力追捕风车等一行人。
蓝衣社的人出了银湖县地界,风车并不放心,就没有让大家连夜赶路。他们找到了一个落脚的地方休息了一整天。风车叫其他人不要出门,自己化了妆外出打探情况,果然不出所料,他们的行踪真的暴露了。
风车感到这下麻烦大了。酷家肯定会缩小包围圈,把水路陆路控制住,抓住他们易如反掌。怎么办?他正在苦思冥想时,突然听到追踪的人说:“蓝衣社的人走了一天一夜的路,现在应该到达百里以外了,我们快马加鞭几个时辰就能追上。”
风车一听,脑洞大开,他突然想到了一个计策,用“反追踪”的办法,躲避追踪。也就是说,追踪他们的人在前面追,他们始终紧跟在追踪的人后面。而追踪的人即使回过头来搜寻,也绝不会再到他们自己经过了的地方去查找。
就这样,风车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接近了京城,并且顺利地跟在酷家人后面进了城,到达六扇门总部。
再来说说六扇门,过去,无论从哪方面看,其职权原本都比不上东厂,也不如锦衣卫风光,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因为六扇门的老大和老二换人了,她们分别是皇帝的外甥女霍贞平和霍贞素姐妹俩。这两个老姑娘虽然是女将,但是,武艺超群不说,还聪明睿智,意志刚强。她们都曾拜师于太上老君门下,道行法术不在其两个弟媳绩龙姑和花一支之下,加上她们有皇家的血脉,有当朝第一富豪的父亲霍汝霖做后台,又有两个虽然年轻,但在朝野都声名显赫的弟弟霍三江和霍四海帮助,更是令她们威风八面,因此,无论是锦衣卫还是东厂,在这两位霍家女将面前,都要退让三分。
酷家的罪证,现在被六扇门掌握在手中,不仅酷桑萨这个在朝廷大员们面前骄纵跋扈,冷血无情的锦衣卫指挥使慌了手脚,就连皇帝宠幸的贵妃酷桑花也惊慌失措了,但是,他们绝不会束手就擒,坐以待毙,而是千方百计地打听到了六扇门关押两个证人的地方,试图在红衣社提审之前,杀人灭口,造成死无对证的结局,以确保酷家人罪不至死。
然而,酷桑萨和酷贵妃并不是六扇门的对手。六扇门中毕竟高手如云,只凭斗智斗谋,他们连一个蓝衣社的风车都斗不过,哪里还是黄衣社和红衣社那些久经沙场,老谋深算的法官和大员的对手?锦衣卫几次三番的刺杀行为,不仅没有得逞,反而被都察院抓住了干扰司法的把柄和证据,与十里桥镇屠杀惨案的审理结果一起,报请皇上恩准逮捕案中一干人等,把他们押来红衣社刑部大牢,待复核后,依法处置。
然而,朝堂之上,六扇门的奏请却遭到了直隶总兵田统图的极力反对,他认为十里桥镇惨案的罪魁祸首是江淮总兵胡黑海,胡黑海必须负主要责任。田统图说:“胡黑海教兵无方。由于士兵怕死,一上战场就做逃兵,以致打了败仗。又由于他对手下士兵管束不严,士兵们才会做出屠杀百姓的事来。酷家没有接受逃兵,把他们赶出去,是正义之举,应该得到褒奖。”
田统图所说的这位江淮总兵胡黑海,扬州人士,原本只是一个书生,进士出身,他的老师就是当朝驸马爷松继承。由于时任江淮总兵的田统图在银湖县与酷家交往甚密,暗中勾结,而且贪污腐化,吃喝嫖赌,无恶不作。受到松继承等人弹劾,本该撤职查办,可是由于酷贵妃和酷桑萨等人在皇帝面前极力保护,最后被调任直隶总兵。这样江淮总兵的位置就由胡黑海接任。胡黑海来到银湖县总兵府的第一天就发现,自己所接手的是一个烂得不能再烂的烂摊子,几经整肃,虽有效果,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胡黑海一怒之下,查处了一批罪大恶极的官兵,将他们斩首示众,以禁效尤,可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还是有不少士兵恶习难改,一上战场就做逃兵,做了逃兵就脱离了胡黑海的严厉管束,一脱离了管束就无法无天,鱼肉百姓。
田统图颠倒黑白的一番话,得到了几个党羽的附和,于是,皇上将六扇门的奏折驳回重审。显然,案中涉及到银湖县酷家的罪行,皇上不满,有意要维护酷桑萨和酷贵妃。
由于事关重大,考虑到此事事关民心所向,处理不当,势必危及到明朝江山稳固,六扇门正副掌门霍贞平、霍贞素当堂提出异议,请求皇上“收回成命”,批准六扇门依法处理此案。朝堂之上大多数文武官员也都附议。
结果,皇上生气了,撂下一句:“容朕三思。退朝!”就把此事搁下了。
散朝后,霍贞平、霍贞素双双私下见了皇上,他们把各地衙门上报的有关百姓造反的奏折,和松继承、江呼逸联名要求严惩十里桥镇惨案幕后指使者的奏章,摊在皇帝面前。皇上对十里桥惨案并不感兴趣,却对百姓造反的奏折反应强烈,对此大吃一惊,要急忙召集军队进行镇压。霍家二姐妹表示反对,霍贞素说:“陛下,眼下当务之急必须要稳住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只要百姓信任皇上,让他们觉得活下去还有希望,造反者的势力就不会一天天壮大。反之,就会有无数的农民加入起义的行列,那样就会使星火形成燎原之势,必然无法扑灭。正所谓‘人心所向,势不可当’。到那时,江山危矣!”
霍贞平接着说:“农民之所以造反,是因为各地天灾人祸不断,朝廷大员的家属和地方官吏豪绅、地主恶霸们,专横跋扈,大肆兼并土地,肆意搜刮民脂民膏,搞得民不聊生,民怨沸腾。百姓一无所有,到了无法生存的地步,还要收到无休无止的欺压,因此,他们唯一想到的就是,与其全家饿死,不如奋起反抗。”
“银湖县的酷格纪,不仅霸占土地,使得乡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花园村几百户人家被他家赶出村庄,被迫拥挤在一个黑暗潮湿的山洞里。银湖县各家各户都要出钱、出财、出力为酷家修建私家花苑,稍有不从,就指派一批战场上败退下来后,逃跑来投奔酷家的那些残兵败将,对手无寸铁的十里桥老百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只几个时辰,十里桥七十二人就惨遭杀害,几十户人家被灭门。”霍贞素说。
“十里桥镇的惨案,就是这样发生的。皇上,你知道这一切都是……”
“好了,好了!我累了。你们先下去吧。”皇帝打断霍家姐妹的话,不耐烦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