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得寸进尺·全盘接受(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最新章节。
“召回军队这才多久?赵佶这玩意儿就真的又再次出兵了?他难道觉得出兵是什么儿戏的事情,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赵匡胤再一次对大宋的未来失望了。
前面,赵佶一下子就被吓破了胆子,紧急召回了在外的大军。
这个选择……算了,反正他已经这么做了,那就不说什么了。
虽然还有和金国的约定横在那里。
但是,他召回大军就召回来吧。
但是这才过了多久?几个月?反正不到半年——赵佶他就没了之前对辽军的恐惧之情了?就想着再次出兵北伐了?就这么胆儿大了???
他这心态转变得还挺快哈。
真是,从恐惧惊慌,到踊跃出兵,他难道没有一点的心理障碍的?
但是他没有心理障碍就没有吧,他是一点军事常识或者治国常识都没有的吗?!!!
前面刚刚出动了二十万大军,还惨败而归;现在才过了几个月,就又一次要出动大军,这一次是出兵十万——朝堂难道不需要缓一缓,军队难道不需要缓一缓,民间难道不需要缓一缓的吗!
整个粮草后勤体系,难道不需要缓一缓,不需要喘口气,不需要重新恢复一下?
谁告诉他这种大规模的连续两次出兵,能够间隔这么短的!
要说是那种打天下的阶段,还没有正儿八经建立王朝,这种频繁出兵也就算了。那种情况下确实可以维持运转;但是大宋是什么打天下的阶段吗?大宋他娘的是治天下的阶段啊!
这个时候,就不能这么短时间内连续两次大规模出兵的!
上一个无间断连续出兵的家伙,天下都没了——哦,大宋的天下接下来也确实是要没了……
-
赵光义有些茫然:“这个刘光世,是前面说的那个刘光世?还是只是重名而已?”
虽然前面他就看出来,刘光世那个“中兴四将”并不是一个被所有人认可的评价——毕竟,这上面也说了,他是“被一部分人评为了”中兴四将之一。
但是,这也不代表赵光义做好准备,接受刘光世竟然是一个第一次在他面前亮相,就是没有接应同袍、违背承诺、导致同袍所部惨烈失败的人啊!
中兴四将之一,和第一次登场就是直接坑掉了同僚,这两者的差别也太大了……
赵光义一时间根本不愿意相信这个刘光世就是那个刘光世,反而开始思考重名、还处于这个时间段的可能性有多高。
当然,这个可能性相当低,低到赵光义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这个刘光世,基本上应该就是那个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
……所以,他后来为什么成为了中兴四将之一?
难道是因为,在这一次惨败之中,刘光世受到了教训,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意识到了战场的真实情况,并且学到了更多的东西,所以,在日后,他没有再干出来这种事情,并成功地为大宋中兴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那倒也还是一件好事,算是一个好结局。
……不过,真的是这样吗?虽然许多将领在初次踏上战场的时候,总要出上一些问题,摔上几跤,然后才能成长为比较可靠的将领,镇守一方——但是,这种直接坑同僚、干脆没有来接应的事情……
刘光世不会日后还在这么做吧?
【很快,金朝那边传来消息,金太祖已经率兵攻下了辽朝的中京和西京。】
【而这一年年底,金朝继续出兵,还是由金太祖率领,成功打下了燕京一带。】
【但是这个时候,宋金双方的态度和情况就和之前大不一样了——说好的共同出兵,一方进攻西京,一方进攻燕京,并且事成之后将燕云地区划归给宋朝一方,当然前提是宋朝一定要出兵出力……】
【结果现在呢?】
【确实,燕京,西京以及中京全都打下来了,宋朝也确实出兵了——可宋朝在实际战果中没有任何贡献,燕京这个地方还是金朝打完西京和中京之后,自己亲自掉头回来打下来的!】
【因此,金朝的态度变得非常倨傲和强硬。】
【不少金朝人已经觉得,凭什么要遵守那个约定?双方确实是有约定,但是那个约定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宋朝根本没有做到前提条件,自己为什么还要遵守约定,把燕云地区交给宋朝?】
【这地儿可是他们打下来的。】
【宋朝使者自然是奉命前来和金朝谈判,要求金朝履行约定,交给宋朝燕云地区的,同时,也明确知道金朝人其实已经打算毁约,不想要把燕云地区交给宋朝——但是他也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和底气,因为宋朝的军事实力……】
【金太祖非常傲慢,直接拉出来了刘延庆的事情:“我听闻刘延庆带着十万兵马,直接不战而溃了,你们又有什么可以称道和倚仗的?我如今有了燕山,为何要给你们?”】
【当然,宋朝不会就此放弃,这可是宋徽宗心心念念的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功绩,是童贯等其他大臣们可以名列史册的巨大功劳——没有人愿意放弃,毕竟看起来就差那么一步而已。】
【因此,最终几番讨价还价后,金朝给了一个条件:金朝给宋朝燕云地区的一部分,也就是燕京的六州二十四县,剩下的地方依旧在金朝手中;同时,宋朝除了要给金朝原本交给辽朝的那五十万岁币,还要额外交一百万贯作为燕京的税钱。】
【宋朝起先不愿意——不是不愿意金朝只交换燕京一带,而是不愿意额外交一百万贯。】
【不过最后,宋朝还是同意了,不是使者同意的,而是宋徽宗一口全部答应了下来;甚至,就连金朝方面再次试探性狮子大开口要了二十万两的犒赏军队的费用,宋徽宗也依旧一口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