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北宋环境(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最新章节。

【既然讲到了这里,那我们就顺带说一下北宋后来的情况吧,虽然感觉大家对这段历史应该都有所耳闻。】

【不过,这段内容实在是太顺带了,捎带一下也无妨——宣和四年,方腊起义的余部才被彻底镇压下去,而就在五年后,北宋就宣告了灭亡。】

【时间着实太近太近,近到甚至有人认为如果方腊没有起义,北宋就不会走到灭亡的地步——不过要我说,这种“假如”,完全就是笑话,方腊没有起义北宋就能在宋徽宗等人的操作下不被灭亡?】

【可能性不太高哈。】

【毕竟,北宋灭亡的原因本质上在于北宋朝廷君臣的操作和军队的问题,而不在于有没有爆发过农民起义——且,方腊起义这一场农民起义,规模还没有那么那么大。】

【而北宋君臣和军队的操作重点,就是之前已经提到过的“北上伐辽”。】

“竟然还有人这么想?!”不少百姓顿觉不可思议——这也能牵扯到方腊起义身上去?

虽然,方腊起义也确实是对北宋的经济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动摇了北宋在东南地区的统治,可是,可是这一场起义的影响到底也没有那么大啊!

从始至终,方腊起义也一直都在东南地区进行,甚至都没有越过长江,这一场起义的范围是有限的,根本没有蔓延到北方或者京城一带!

再者,虽然确实影响了北宋的经济和东南地区的统治,可是北宋很快就把这一场起义镇压下去了,同时东南地区也依旧在北宋的统治之下——朝廷还能加税呢!谁能说不在朝廷的统治之下?

“要我说,北宋的经济问题,可不是方腊起义带来的,从他们开始搞花石纲起,经济就已经崩溃了!”更有人并不觉得方腊起义是经济崩溃的首要原因,而是觉得蔡京王黼等人的胡搞瞎搞、宋徽宗的享乐才是第一大原因。

所以,不管怎么说,这件事情都不应该被怪到方腊起义这件事情上。

——镇压方腊起义还挺迅速的,看样子对于北宋朝廷来说、对于北宋的精锐军队来说,这件事情并不是什么难以完成的大事,也不是什么会大量消耗己方力量的困难任务。

这种并不太困难、也没有给朝廷精兵造成大量损耗的事情,怎么能影响到这些军队后续的北上伐辽的作战呢?

根本不可能有什么重大影响好不好!

况且,要是北宋朝廷的军队连镇压方腊起义都非常困难,受损严重,那他们还做什么北上伐辽的美梦?连农民起义都打不过,就能打得过敌军了?

“所以,果然还是宋徽宗这些人不知道怎么搞的这个北上伐辽,最后反而反过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吧……”不少人想到这里,脸上都是一副“果然如此”的神情——确实,果然如此,完全不感到意外呢。

【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北宋所处的周边环境。】

【在北宋存在的大部分时间中,北宋都有两个重要邻居:西北方的叫做西夏;而北方的那个邻居,叫做辽,统治者是契丹,境内也有汉人;非常重要的燕云十六州地区,是在辽的手中。】

【——这属于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以及太宗赵光义,都曾经试图夺回燕云十六州,但全都未果。赵匡胤也就算了,他还没有来得及走到攻打辽的那一步就已经驾崩;而赵光义,他对燕云地区发动了两次大规模作战,不仅没有成功,还落下了一个驴车漂移和高梁河车神的“美名”。】

【至此之后,北宋对外战略开始进入了收缩防御阶段,主动出击减少,被动防御变成了主流,许多人已经成为了主和派,可能是认为出兵胜算不大、可能是认为不出兵更加符合朝廷所需、也可能是单纯的畏战怕死。】

【也很少有人再提起要北上出兵,进攻辽,并夺回燕云十六州的事情了。】

【当然,假如只是这样,那或许还在不少人的认知范围之中;但是北宋还干出来了另一件事情:和辽签订盟约。】

【这件事情发生在北宋第三个皇帝,宋真宗在位期间。】

赵匡胤坐直了身体,神情严肃而凝重地等待接下来的内容。

——这段历史,从前面的叙述中他可以判断出来,非常有名。但对于赵匡胤而言,这反而不是什么好消息。

通常而言,一个王朝灭亡的大概过程,对于读过史书的人而言都多多少少能记得一部分,比如,有个什么大贪官,比如,有个什么愚蠢昏庸的皇帝,比如,有哪个重要人物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这也只是“记得大概”。

因为这些情况都大同小异,大体情况和流程都是一样的。

如果一段王朝灭亡的历史能够被所有人所耳闻,被几乎所有人都能说上一二,那……那只能说明,这段亡国的历史实在是太过出众,或者,太过特殊,太过惊人。

一段亡国的历史,过于独特,过于惊人,过于出众……能是什么好事儿?

亡国还能亡出来花样?!

杨广那种亡国的方式算是非常有特色的一种;胡亥那种亡国的方式同样算是非常有特色的一种。但是剩下的,多多少少都有些类似——大宋,不,北宋的亡国方式,又能有什么新花样?

赵匡胤想不出来。

但,他越是想不出来,就越对可能的情况感到恐惧。

——大宋不会真的搞出来什么超乎想象,以至于被所有人都记住的亡国方式吧?!

他一点也不想要收到这样的答案。

他宁愿大宋平平无奇的,毫无记忆点的灭亡,就和大多数王朝一样,有一个昏庸无能愚蠢还只知道享乐的皇帝,有一个或者几个不干好事蛊惑皇帝的奸臣,有一些在其中搅风搅雨谋求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人……

这就行了。

亡国而已,不需要有什么新花样,不需要费心琢磨要一个与众不同的方式。

——赵匡胤没有发现,他现在已经完全接受了北宋将要亡国的事情,并且不再为此而愤怒焦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