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院的对手(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睡在阳台上的中年男人》最新章节。

周末以及所有两个人同时在家的时光,都成了渡劫;相安无事完全成了奢望;

在家里的每时每刻,她全力地逗引着儿子的注意力,有些刻意为之的意味,但着实钦佩她的毅力,那股不服输和自强不息的架势,总是令人不禁动容;或许原本也是我能力不够,所以根本没法加入到与儿子的互动中,更别提有这么优秀的一位母亲,架起了排山倒海之势,誓要将我这么当父亲的打造成一个“摆设”的形象,任这个当父亲的如何发起话茬逗引宝宝,优秀的母亲都能予以冷处理,彷佛如果顺遂了这个为父的心意,就显得为母的逊色了一筹,而那样优秀的母亲,是绝容不得丢失一城一池的;尤其是这个为父的已经不能“听话”,在她眼里愈发显得“鸡肋”一根的时候;

我进入不到人家母子的游戏与对话之中,于是钻进卧室开始拨弄起吉他,试图通过转移注意力又可以缓解心中的郁结;而纵然如此,也是不能得到成全的,她大声讨伐我在家里制造了噪音,或是借口儿子的要求需要把吉他拿给儿子去玩;甚至儿子已经开始逐渐有意识,启口让妈妈去把爸爸手中的吉他拿过来,于是这个时候妈妈更像得到了圣旨一样,一幅替天行道的气势来到我跟前,连一句话都不需要交代直接从我手中去夺吉他,我一脸疑惑,跟着来到外间,从阿姨口中得知宝宝一口气说了十几个字,大意就是授意妈妈去把爸爸的吉他拿过来;儿子已经开始形成认知,妈妈是可以替他做他任何想做的事的,不论爸爸允许不允许,他都可以依仗着妈妈,去吃整袋整袋的巧克力糖,任性地躺在毯子上听绘本,等等等等,凡是爸爸提出异议的,在有妈妈在跟前的情况下,都可以向妈妈伸出援助之手,而此时,妈妈更是像得到了尚方宝剑,对爸爸提出的所有疑义进行鞭挞,还要责骂爸爸惹的宝宝心情不好净给宝宝添乱;

我对这种行径也不能说没有心理预期,但真正来临之际,也真正是被那种铜墙铁壁式的无形堡垒给震撼到,明明乍眼一看是祥和的三口之家,心底里却是压抑地喘不过气,儿子明明可以得到双份的关爱,去滋养他健康感情认知的形成,而今却非要浸泡在专横的独角戏里,凭着母爱的外衣,将儿子天生应有的福分掩埋在角落,去享受若即若离的萍水恩情,去选择商品化的感情,那样才可以彰显是她自己的经营与成绩;享受那些与生俱来的,彷佛成了令人唾弃的嗟来之食;

外面大雨倾盆,我只是下楼上了个厕所的功夫,她带着儿子和保姆就消失了,明明十分钟之前我和儿子在客厅读绘本,她在卧室躺着小憩,眨眼的功夫人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尽管我知道她们是去体验绘画班了,但还是不由感叹她的用心良苦;她可以毫无愧疚地做到让儿子的快乐时光里抹去我的存在,让儿子的整个世界里都是她独立自强的身影;不论在游乐场还是在家里,她都可以大方用“他”这个称谓来向儿子指代我,似乎从她口中向儿子指明“爸爸”,是一种对我极大的恩赐,而我这种人,是不配这种恩赐的;我极力地向儿子传输“妈妈如何如何”的信号,但这种单方面的靠拢,我依然能明显地感觉到,无法说服儿子的心灵,无法在他心目中建立起应有的“爸爸”的概念;我不时会联想到未来,未来儿子长大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从小不明就里地被植入失去平衡的爱,将来以后会形成什么样的心理特征;又不由想到她,想到她当着她母亲的面,涕泪俱下地声讨,说有些父母,就是不希望子女会过得好,又怕她文盲且善良的母亲理解不了,要继续翻过来倒过去地强调,说有些父母就是为了自己好,并不是所有父母都希望子女过得好...那些听起来匪夷所思的事情在她信口即来的说辞和涕泪俱下的烘托之下,显得那样真诚那样令人同情;当时以为是胡搅蛮缠不值得理会的一些话,每每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都神奇般地映射在她自己身上,看到她对待儿子的方式,那种恨不得全部占为己有,生怕儿子被父亲以及爷爷奶奶占据的那种心理,总是让我不禁思考人性的深处到底是什么,所谓的母爱,难道必须是排他性的么;她那么高的智商,那么优秀的思辨力,怎可能不知道,一份排他性的母爱真地能呵护一条生命茁壮成长么,眼下年幼看不出来,等儿子到少年到青春期甚至成年之后,拿什么去融化他那些未经驯化的躁动,是不是也要变成一个不由分说一点就着的炮仗,是不是非要沿着这条宿命行进;

日子长了,保姆阿姨不屑于插手我们夫妻之间的事了;她嘴上开始说她只是一个阿姨,言下之意是她只照管好宝宝就行了;

刚加入到这个家庭里时,她每次跋扈发作在我掉头走开之后,都会一把鼻涕一把泪声泪地开始向身边的观众诉说自己的苦与累,她侄女在的时候,那演绎地更是要加倍地努力与动容,她怎可能允许她自己在她侄女眼中变成一个蛮横无理的人;她高超的编织能力,总是令我想到那些电视剧的编剧,真地不是胡编乱造出来的令人咋舌的剧情,现实生活中,是真地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我甚至都觉得,我如果不把她的行为与言语记录下来,简直是浪费了芸芸众生中我际遇的这样一位如此精彩纷呈、引人侧目的人性,她的面目那么多,她的性情那样多元,这原本就是一个不能更优秀的活剧本,很难再找到如此戏剧且精彩的人物原型去研究;如果是普普通通善良平庸的人性,那反而倒没有什么值得观赏玩味了;

以往在她向观众倾吐苦水之时,保姆阿姨还会煞有介事地到跟前宽慰或问询一番,希望自己能帮上一份力气,如今保姆也开始变得不予理会了;保姆在厨房自顾自地忙活,她坐在餐桌旁泡沫横飞自顾自地重述一遍自己的苦衷,虽然已经没有人在围观聆听,但她仍然要仪式般地进行这一场自我的救赎,只有在她黑白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到了可以说服自己以自欺欺人之时,给对方盖上了“无赖”的帽子,给自己披上了正义的外衣,这一场演绎才能宣告结束;然后她坚强地擦干眼泪,整理一下周遭的凌乱,算是自己又一次战胜了生活的“磨难”,自己没有被打倒,自己依然坚强如初,没忘初心;

保姆的变化还在于对我的态度上,我偶尔心中的抑郁想要排解时,会跟保姆讲述我们这段婚姻中的完整面目,大概也是我期待能从她那里得到一些宽慰,毕竟现阶段她是唯一目睹并全程经历我们生活的一员,更为关键的是,恰恰是这位目睹我们生活的人,是我妻子时时利用的对象,每每利用这样一位雾里看花的视角,每次争执之时都要演绎给保姆阿姨,在她强大的编织能力之下,让我光天化日死在这样一位雾里看花的旁观者眼前,企图利用保姆阿姨有限的判断力,来迅速对我盖棺定论,也算是有了一个见证,至少她可以以此来说服自己,看吧,保姆阿姨也看到了,这个人死有余辜;

这就是我时常感觉到的对被“活埋”的恐惧,所以我有时会克制不住地想跟保姆阿姨讲述些什么,以疏解对“活埋”的恐惧;然而,最近保姆阿姨似乎也看透了什么,也无暇倾听我那些所谓的证词了,其实都没有意义,该套在我头上的帽子一样都少不了,而她作为亲临的旁观者,也无能为力爱莫能助,因为对方的实力太过强大了,知道得太多,甚至会伤害到她自己,而她自己,只是一个打工的保姆阿姨,所以只好爱莫能助了;她仅剩的劝说我的言语唯剩下“她让你怎样,你就顺着她就行了呗,眼下孩子最重要”,我说我甚至都不知道她想让我怎样,因为无论怎样,都是一个不满意的结果,阿姨会继续说那你跟她好好谈谈,一二三到底要怎样,然后照着做就行了;我只好说,我们连好好谈谈的场合都不会有,人家不屑于跟我好好谈谈,我不配这种待遇,我能得到的待遇就是随时颐指气使呵三训四的待遇,这样才能持续维持她心中对自我的优越感与充实感;那种感受是她立足于亲密关系的根基,这源自她原生家庭的滋养,没有了这种根基,就谈不上亲密关系的建立了;于是,不得不联系到网络上的流行词,PUA,是的,这样新鲜且抽象的事物,我很早就已经步入其中,却浑然不觉甚至觉得那是为爱致敬,多么可笑且荒唐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