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梅湘(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木易宫华》最新章节。

我叫武梅湘,我的父亲是大唐朝开国功臣,父亲本为寒族,因从龙之功步入仕途,一路身居要位。我的母亲出身弘农杨氏,被大唐的开国皇帝赐婚给我的父亲做继室。

听说母亲起初是不情愿的,她是个心气儿极高的人,因为在她年幼时曾有道士言,母亲命格贵不可言,因此她一直到四十四岁都未嫁人,更没有子女。

我的父母对我极为珍爱,听乳母说我的异母兄长在我很小的时候,对母亲和我们姐妹们也很是照顾。因为母亲出身于关中顶级的大族,母亲的一位堂兄位居宰相、手握兵权,堂弟是当朝的驸马,还有个侄女是赫赫有名的齐王妃,身受皇帝的喜爱。父亲的仕途算是一路顺风顺水,这其中不乏依托母亲家族的缘故。

后来朝中发生了变故,太子、齐王身死,秦王成为太子即位皇帝。因着母亲之前与齐王妃相交甚密的缘故,多少还是遭到了不少的避讳。

兄长们甚至私下传言,我并非是母亲亲生的孩子,而是父亲与外室所生,但外室为母亲所不容,最终只有我被抱回家中抚养。因为我生的太过好看,也因为我生于武德七年元月,而我的姐姐武顺生于武德六年。若是如此算来,除非母亲连续怀孕才有生下我的可能。但若是如此,母亲的身子又怎会吃的消。

这让我自己甚至都有些怀疑........但是我又有些不信,因为比起父亲,我与母亲似乎生的更像。我跑去问母亲,母亲却极为严肃的让我记住,我的生母是弘农杨氏之女,出身高贵,并不是旁人说的什么外室。

我五岁那年生了一场怪病,是一位神医医好了我。他长得极为英俊,我从未见过如此好看的人。他说他叫高元简,是药王孙思邈的徒弟,也是我母亲的故人,我看着他很是亲切。神医不光懂岐黄之术、天文地理、诗词歌赋、文史典籍都难不倒他。

我央求着父母请他做我的教书先生,因着神医与杨家多年的交情,父亲最终欣然答应了。

贞观三年,母亲收到了一封来自长安的家书,写信之人是母亲的另一位侄女,她被皇帝册封为了婕妤,颇得圣宠,还为当今陛下诞下了皇嗣。

母亲看到那信上的字迹时有些难以置信,随即泪水夺眶而出。我问母亲为何流泪,母亲告诉我,这位杨婕妤是她看着长大的,虽说是侄女,但就像她的亲女儿一样。她是个苦命的人,一连几年没有音讯,如今得知她一些安好,母亲也算是能放心了。

母亲说,那杨婕妤很是关心我,若是有一日我能见到她,让我一定要向对待母亲一样对待她。

我听完很是不解,因为那杨婕妤按辈分算起来应该是我的姐姐.......再说,能侍奉当今的天子,这也算是命苦吗?母亲忽视了我一连串的问题,她说梅湘还小,等我长大之后就明白了。

贞观六年,我认了我的教书先生做了义父,杨婕妤也变成了杨淑妃。这几年母亲时常与宫里有书信往来,我偷偷看过几次她们的书信,淑妃写的甚是亲切,“三月未得姑母书,婉婉忌欲恒死。”而母亲的回信中也总是提到我的近况。

关于我“表姐”杨淑妃的故事,更多还是从义父那里得知的。他对我那“表姐”的评价很高,说杨婉钰是他在世上见过的最美的女子,说我长大之后定会比她还要出色,他的眼睛里带着几分温柔。

贞观九年,父亲因得知了太上皇驾崩后的消息悲痛成疾。皇帝得知后还遣了名医前来为父亲诊治,但都无功而返。皇帝不知道,我的义父就是最好的医者了,若是他说没得救,那就真的没得救了。

父亲去世后被追赠为礼部尚书,安葬于并州老家。

淑妃与母亲通信,希望母亲能带着我和姐妹们搬回长安生活,这样她们姑侄二人也好能常相见。但这几年武家一直安置在了荆州,母亲作为一家主母也不好就这样走了,于是便以几位堂兄对母亲失礼为由,离开了荆州。

到了长安后,我一直未能见到传说中的淑妃娘娘,母亲与淑妃依旧是靠信件往来。母亲说淑妃毕竟是皇帝的女人,出宫没有那么容易,若是让我们入宫,就必然得惊动宫中的那位皇后娘娘,自从杨家出了位齐王妃开始,杨氏和长孙氏就不可能站在一处。

虽说母亲的堂兄杨恭仁母家为长孙氏,但毕竟与皇后兄妹的血缘远了,在他的心中还是自己从小看着长大的亲侄女来得重要的多。

长孙皇后薨逝后,母亲满怀希冀。她说她的婉婉终于熬出头了,看来弘农杨氏又要出一位皇后了,可母亲却迟迟没有等到她期待的好消息。

反而,一日家中收到了皇帝的册封诏书,封我为五品才人,皇帝命人即刻将我接到洛阳行宫。母亲哭泣不止,说这都是造了什么孽,连忙去信给了留在长安宫中的淑妃娘娘。

母亲对我千叮万嘱,让我到了洛阳之后不要侍寝,一定要等到淑妃娘娘来,让我一切都要听淑妃的话。我不懂这其中的缘由,反复追问母亲,母亲无奈这才告诉我了真相。

原来我的生母另有其人,而我即将和我的生母共事一夫........

我问“母亲”,我的父亲是谁?难道我的父亲就是当年的齐王李元吉?

母亲却摇摇头,面露难色。

一时间,我怅然若失,不知该如何自处。原来,我是个没有父亲的孩子.......不过好在,虽然我的养父已经不在了,但我还有个义父,他一直待我如亲女儿一般。只是我没有想到,原来义父就是我的亲生父亲。

义父说,他这辈子最想看到的是母亲快乐,他尊重母亲的每一个决定,所以才选择了放手。他做事从不后悔,却唯独在这事儿上无法释怀。于是,他自私了一次........也是这辈子他最荒唐的一次。

义父说,我的生母一辈子都在为子女所累,义父希望我能好好孝顺她,不要怪她......

很多年后,我成了昭仪、皇后甚至是皇帝。许多人都认为我是个历史长河中的偶然,但只有我知道,这一切都是踩着我生母的鲜血走来的。

我也并不是什么奇才,只是自打我第一次入宫那年,便一直在权利的巅峰浸染着罢了。

我听母亲讲着帝王权术,看着母亲设计让太子落马身残,看着母亲借着旁人的手助长着魏王泰的野心,感受着心悦之人的壮志难酬,求而不得,经历着一句“帝传三世,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所带来的腥风血雨,体会着帝王家的冷血与无情........

若是母亲与李淳风不为故交,若是母亲的小名不叫小娬,若是母亲不曾有个被封为了代王的儿子,那一次我就真的在劫难逃了。

母亲拉着我向李淳风深深一拜,母亲说她知道他有他要守的忠,但母亲也有她要守护的人。因此,母亲恳求李淳风可以助她在皇帝面前将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矛头引向她自己,保全于我。

母亲走的悲壮,众人皆以为她对皇帝深情,可能连皇帝自己也这么认为。可我能感觉到,她并不是为了那个男人而死,而是为了大唐江山的稳定、为了我们姊妹的一世安稳、为了杨氏一族这一房的兴旺。

我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没想到我的父亲却见到了,在太白山的他得知皇帝的传召后便十万火急的赶了过来,也是父亲亲口宣布了母亲的死讯。

母亲仿佛是能预感到这一天终会到来,所以叮嘱过我很多的话,起初我是没有放在心上的,直到很多年后才慢慢明白。

母亲去世的第二年,太子因宠幸了一名唤做称心的太常乐人而惹得皇帝大怒。皇帝命人赐死了那乐人,却让太子心中从此与他的父亲产生了隔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