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第三往事》最新章节。

第一节:引

智慧城,卫星城,一座军事据点,这里驻扎了近 300名在编人员,为了增进民族友情,各大洲国家被允许穿插在一起执勤。卫星城的安保人数在主城之上,在这里每个国家被允许驻扎三百人的简易武装,多年来,大多数人员都会被借调于智慧城的项目建设中,这是一种荣耀。

为了整个片区的安保工作,除过被征调的工程人员,会被穿插编制为安保团,维护着周边环境的安全工作,同时也是当地生活秩序的维持者。在智慧城内部,由大中华公安部驻智慧城总部负责,印俄两国为辅。

这处据点是非洲大陆众国的联合据点,也是一座规模不小的卫星城,这里的人大都来自非洲众国,在安保卫队的协调下,他们近似平静的生活在一起,除过旅居在此的人,还有各地的经销商,这些人大都是零散的个体经营户,为了生存,他们在各个卫星之间城奔波,同时为这里的人提供一些便民的零售服务,常常有一些零碎的新奇玩意和各方的信息,其实他们重点是为了兜售这些信息,已经形成了收买售卖的“产业链”,人们对于信息好奇不是信息的本身,而是作为作为一种新的生活交流与消遣,在这里长期生活的人被周边人的影响使得他们更加包容,在新生代的世界,他们渴求自然生活,于是“贩夫走卒”们成为了一个纽带,他们承载了信息的传递,又变相成为一个吟游诗人,他们也在叙说着自己对于生活的理想,对于未来的憧憬。特别是在这座“城池”里,他们大都来自非洲大陆,那里有一个近似被“奴役”的社会,克雷斯家族的珠宝生意早已经不能支撑起这个大家族的海量挥霍,他们正在盘算着如何剥夺 web3的新兴产业,曾经,他们是强盗,是剥削阶级,现在他们是生长在黑暗中的小偷和窃贼!

根据智慧城建设规划,下一阶段的预备工作将进行主脑底层逻辑的部署,这意味着工程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里程碑阶段,标志着主体架构的浇筑即将开始,说明材料技术已经突破,并已经走完了从实验到量产的整个路径。同时,代表着主链路研发的可靠与稳定,解决了链路的物质载体、和通用编程语言的问题,特别是新材料的特性符合共磁效应的传递需求。

另处,安保科指挥室,李娜,三十多年前她还是一个清秀的女兵,一转眼岁月蹉跎,当年一起走过的先辈们几近离去,留下他们这一辈人独子担当着这变迁一切,她正在清点安保机器人的历史执勤路径,在主脑底层逻辑正准备搭建的档口,她必须全力排查安全风险,尽可能避免安保疏漏。一张全息的电子网图在它眼前闪烁着,她紧盯着地图上闪烁的亮点,它们交织成线,构成了一副彩绘,李娜手指拨动,她不停的在翻找着什么,又似乎在地图上点缀着什么,每点一次,地图上的红色线条就会熄灭一条。

一个细小的爬虫出现在墙角,它顺着地缝爬进了智慧城大门,穿过“全副武装”的两万安保机器人构建的移动检测网,这是一道由独立 AI训练而成的安保机器人防护墙,除过武斗之外,它们具备强大的侦查识别能力,这是第一道常规安防;很快爬虫越过了第二道安防,这是电磁屏障,没有保护装置的设备会被电磁击穿而无法使用;紧接着第三道防护也被它越过,这是稳定波屏障,有非正常的扰动都会被它察觉。爬虫顺着墙角爬了很久找到了一处空隙,它狭小的躯体迅速扭动着,挤进门缝,顺着电线藏进了一个巨大的机箱之内。它伸出自己的修长的触角,搭在机箱的接口处,默默地感受着这里的一切。

李娜心里想着,这样不行,单用可视系统不能解决安保问题。她迅速的做出了这样的决断,必须采用全隔离的方式。

于是智慧城 13台主脑机链路完成封装之前,全部采用了无线非接触式内部通信,禁止链接外网链路。很快这则信息被传递了出去,尽管并不是什么隐秘,

没多久,sola官宣了新的账本客户端,在区块链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账本,所谓区块链,本质上就是分布式的记账,作为账本,它是实现区块链技术的核心,能够将账本分布式存储,实现相互的可验证是技术的关键,同时在可验证的基础上实现即时的相互印证,以保证无差错无篡改,这个过程被称为共识机制。这是区块链的基础,如果打破这种基础,区块链将不复存在。然而这些都不是绝对的,分布式的目标便是尽可能消除各种不可能三角问题。于是人们设想了诸多规则方法,如异步验证,容错控制,有向无环图的使用等。但究根结底,这些东西都是从技术手段或者逻辑定义上实现的,就如竹竿搭桥,想尽办法让他稳固,可竹竿不能换,方法又不能变,只能想办法加码防护,这似乎无解。自区块链危机之后,人们开始深度测试“时间墙”,去探索它的本质,和物理学不一样,它不是粒子的构成,也不是物质的演变,同样不是运动的规律,它似乎是一种规则,一种禁制,一个万法皆准的命题。

第二节:新生

某军机处

“他们在准备着什么!”一个肯定的声音向众人传递着什么信息,又似乎带着询问。

“现在还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对不是什么好事,他们从来都不是善茬。”一个声音回答道。

“我会安排人追踪这件事。”另一个声音应道。

“可以,不过最好是能弄清楚他们的目的,我觉得他们这次可能不仅仅是想搞点事这么简单。”一个声音带着询问的意味说着。

“我觉得也是,非洲那边形式很紧迫,他们的武器研究已经进入收尾或测试使用阶段,这是很可怕的。况且,他们从来都是财富的剥夺者,却偏偏披着羊皮”一个声音应道。

“一号军区那边发现的新东西你们怎么看。”一个声音问道。

沉默良久

“请他们出山吧,或许他们知道些什么。”

“他们似乎已经断绝了和我们的直接联系,现在只有通过独裁者了。”

“那就请他们出山,这些事必须告诉他们,否则我们难以获得有效的信息反馈。”很明显,他们指的是独裁者。

“好!”

一个位置,那个身影始终未曾开口,他的沉默代表了同意。

祝龙的手机振了一振,看了一眼信息后,他打开了自己的加密邮件,一则长长的文字详细的讲述了非洲的现状和智慧城内部的一些情报。有一段是他们对于地城人及一号军区军事件的猜测,并表达了他们对于未来的担忧,请求独裁者提前筹备并能协助解决一些问题。末尾,是一串哈西数。

祝龙打开钱包,里面多了 3000万 XXX通券。

一天后,独裁者回复了一封邮件,内容大概是说他们已经关注了这些事情,之后会详细调查并于地城人取得联系,另外,他的条件是公开水解技术并在大陆区域让 HON合规化生产。

对方同意了祝龙的要求。

很快大中华电力能源局公布了一项专利,明确了水解技术的原理,但很明显,在目前的能力上无法达成规模化使用,如果想用它实现替代电厂之类的大型设施,还是办不到的。

不久后,朋明新材料科技以应用物理技术在香港申请了一份实用型专利,借助水解技术开发了一款微型电力供应设备,命名为“流星”,并已投入量产。

黄昏下,主塔楼高耸入云,这是传统混凝土框架,最终,它将被拆除,在正式浇灌之后。那时候它将是整个智慧城的的灯塔和中枢,在那时,将由这座灯塔楼主控着数千台巨型天工机器人在无人工条件下完成最后的组装与浇筑。

沐宇静静地注视着那里,想起了那段欢愉的青春岁月,那是一些难得的团圆时光,自依漫思诺同景羽离开之后,她们便稀稀落落一个人回来,从此之后便聚少离多,尽管在他们的独立元空间中,四人生活融洽,但陪伴在身边的、总会少去两个身影。

“沐宇,喝点热水吧,你在那已经站了很久,明天降温,该添件衣服,我已经给你拿出来放在衣架上了。”身后,一个似乎清脆的声音说道,那张精致的脸蛋还是那么动人,她亭亭玉立,美眸中还是那么深情脉脉。

“好的,我想起了一些往事。”沐宇接过水杯,轻轻的一叹,没有再说什么。

“你是不是想她们了,不如我们去元空间看看她们在做什么。也没什么可担心的,就是一些琐事,每次不都是这样嘛,估计很快就回来了。”清脆而甜美的声音安慰道,那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冷静时宛如一个冰美人,洒脱时,又是那么伶俐可爱,她正是依漫。

“其实我知道!”沐宇轻轻的说道。

依漫轻轻一振,放下手中的事情,坐在了沐宇身边,摆了摆头,她乌黑的头发秀亮而柔顺,宛如青春的少年一样美丽,紧致的脸庞还是那么清丽脱俗,青春的气息依旧荡漾。

沐宇若有所思地继续说道:“我知道你们参与了新人类计划。我不反对,但我想明白,它到底会改变些什么。”

依漫没有说话,她站起身子,打开荧光灯,取出两副便携式眼镜,递给沐宇一副。

沐宇接过眼镜戴了上去,在另一端,景羽佩戴的眼镜一角闪了一闪,她目光一动,接入了进来。这时,在景羽的眼中出现了一层虚淡的投影,那是依漫和沐宇。

“墨小姐,近来可好?思偌怎么样,沐宇想见她。”依漫稍有郑重却故带着不经意地问道。

景羽微微一愣,大概明白了什么,看来需要告诉沐宇了,不能再瞒着他,于是略微一叹的说道:“思偌还得一个月,她还没有醒来!”

沐宇心有所思,但他还是不懂,“能详细说下吗?”沐宇轻问。

“沐宇,我们其实并不想满着你,这的确很浪费时间,每次都需要选择性的记忆,你知道的,记忆不能遗传,肉身只是它的栖居地,想要永驻人间,便只能有所舍弃!”景羽似有伤感的感叹道。

“舍弃的是记忆吗?”沐宇问。

景羽:“不是,记忆其实可以被混淆,无论是亲身经历还是梦中所见,或者是影像投放,只要角色性够强,或者就是以自我视角去体验,它和现实没有什么两样。”

“沐宇,舍弃的难道是?”

景羽:“是的,沐宇,我想,你早有发现,只是不愿意接受。舍弃的只有肉身。”

沐宇一下子联想了许多,他实在不敢接受这种现实,但它却赤裸裸的展现在眼前。沐宇凝视着窗前自己半百的身影,那是一副看似并不年轻的面庞,模糊而朦胧。

“难道人没有灵魂?”

依漫静静地注视着这个自己深爱的男人,在他换身之后,这一切并没有改变,自胚胎期就在体外成长的她,就已经(被)选择了记忆的刻录,她还清晰的记得最后一次,两个躯体躺着那里,一个已经近似半百,一个年轻如故,宛若一人。她清晰的看到自己默默地闭上了眼睛,记忆在流淌,似乎自己就站在近处,静静地默视着这一切,她曾经的经历历历在目,从一个身体中被灌注进另一个躯体中,到最后,她发现那个年轻的躯体眼角动了动,似乎要清醒了,这时她被一股强烈的力量,牵引进这副新的躯体之中,于是她醒了,眼角挂着一珠难以发觉的泪水。

第三节:量子链

全球广播语:

科学界证实,新一轮太阳黑子将在未来一年内爆发,或将影响赤道以南地理国家的电力通讯等设施,各国已明确将采取应对措施保障人们生活需求。联合国表示,将尽快推进自由能源的技术开发以防范全球性电力匮乏事件的发生。同时广播台提醒,请民众自行做好防范准备。

基于单台量子计算机设备的区块链技术很早就已经兴起,但有碍于传统网络的限制,和刚性需求的有限,它的实用性并没有被开发出来。尽管全球已经有近似 10亿的量子终端,但它的潜力依旧没有完全发挥,只是体现在了计算机的独立性能上,毕竟,它只是微型机。

和其他网路不同,量子链是基于单台设备的链路,具有独立实现网络连接能力,如在现有网络环境中,可以自成局域网,也就是说只要不停电,网路没有被断开,这些设备是可以自成网络的,可以借助计算机操作系统自带的能力实现通讯。有团队曾模拟过类似的情景,在不触及 web2网络互联协议时,仅通过量子计算机就可以实现即时通讯,但这种通讯通常是为了达到高效的互联,尽管也是加密通讯,但并没有使用区块链的分发方式,也就是说,只能作为即时通讯,不能作为信息的验证或者存证。这时,量子链便有了天然的优势,只要对方也安装了相应的客户端,即可成为一个独立节点,借助量子计算机的传统网路,即可重新使用任何链路里的应用,让人们的社会生活重归正常。

很快,在太阳黑子事件的发酵下,量子链重新回到了人民视野之中,并迅速崛起,在全球范围内,量子微型计算机已经近似成为家庭必备,很多人开始体验这种新的沟通方式,尽管速率不是太高,需要众多的分发验证与网络同步,但实际上,只要网络足够庞大,遥远的距离上只需要局部验证即可;一般交互上,与传统方式相比人们并不能感受到太多的差距。但科学家并没有忘记:当全链物理结构达到一定的长度时,数据并发或者接收时,在多条链路同时进行的时候,一定会有一个时钟差的出现,它被科学界称之为“时间墙”。

有关时间墙的研究并没有什么进展,人们只是深刻的认识到它的存在。也仅此而已。很久以后,当量子通讯真正的成为量子链的一部分之后,人们才逐渐的发现了真相。

为了提高量子链的远距离传递效应,有些人开始尝试建造量子超级计算机,并试图成为量子链的超级节点,他们变相的使用了传统节点与网路,使得在传统节点失败的前提下,也可以通过量子链中转信息,这是量子链的天然优势。现在摆在人们眼前的最大障碍就是电力供应问题。

随着新动力研究社一则公告的发出,又一次全球性的震动在人间发酵,这次不仅仅是民间,更有各国官方的应声而和,当然这些应和都是被动的,也是被倒逼的。当事情顺利的被推上高潮时,人们才恍然大悟。

公告显示:“流星”的合规化生产,代表了人类自由能源的胜利,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征战,一切都是人们自然向往的结果,我们期待各国的坦诚。同时,流星将很快遍布世间,当然,最简便的生产方法已经在我们的网站躺了数年,只要你们愿意,随时可以无条件授权。

随着公告的发出,PI网络上流星也随之遍布亚洲大陆。包括朋明科技在内的三家生产商,很快的将储备货源撒布向各地,随后他们开启了全力生产。

一个月后,元空间中,一场盛大的虚拟晚会开启了人类自由能源的序幕。当链路授权设备被开启的那一刻,一颗闪动的亮点在广场顶的空幕上跳动起来,这标志着第一颗流星的顺利点亮,随后,一颗颗亮点迅速的亮起,连成一道道光灿靓丽的符文。最远处,地图的边侧,南非一垂,好望一角,也亮起一颗璀璨的明珠。

第四节:侦察队的发现

“报告政委,监测机发现地下热信号异常,这是具体数据。”杨平在确认电子讯息后第一时间报告了政委。

“按热源成像分析,热源扩散已经有三五日,继续追踪。”在杨平走后吴绍默默地自语道:“看来的确是我们技术能力有限,对方太强大了。”

侦查队前线

“队长,按指挥部通知,中心位置的地热可能是非自然因素造成的,我们是不是应该精简下人员配置或者增加支援。”一个侦察兵建议到

中心地带已经没有必要太多的人工队,现在只剩下十几个小分队正在向中心位置搜进。

这是一片凹洼的山间林地,水汽蒸腾,温度明显比别处要高,自从进了这个洼地,热浪就一股股的袭来。

“报告指挥部,发现可以可疑灼烧物,图像数据已上传。”

侦察兵走向前,这是一排整齐的切面,切面朦胧一层淡淡的灼黑,能清晰的看到树木的年轮。

“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切断的,如此奇特。”侦察兵自喃道。

随着搜寻的推进,历时月余的侦查工作竟然有惊无险的结束了,什么也没有发生,什么也没有发现,除过那排整齐的切面!

军部并没有冒险在地热处进行地下钻探,而是增设了不少的监探设备。想要一探究竟。

然而让他们失望的是,并没有什么奇特的事情,只是朦胧的发现地热范围似乎在向下缓慢扩大,同时向上的热效应也在减少。慢慢地已经难以发现热浪的扩散。

树桩的切片样本被送回了实验室,最终的结果是,树木躯干受到高速高温的等离子物质的切割而形成的。

尽管如此,但是事件却依然被格外重视。

通过磁讯机,祝龙了解到了最近的地磁情况,并收到了地城人的警示。

一则简短的讯息被祝龙解码:他们或许已经登临地面,如果你们那边并没有发没有什么意外事情,这表明他们没有恶意,但这不代表着平和,地磁乱流已明显加剧,锤摆测试还需进行。

祝龙离开了那个自己长居的第二故乡-贾里村。

他也已不再年轻,需要找到继承人,在剩下的日子,他会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来继承这人间乱事,作为新动力研究社的掌舵人,他并没有公开露过面。这次,他的目的地是十万大山,那里正在轰轰烈烈的展开基建工作,一个巨型的露天生产坞在空旷的山野之间,显得格外壮观,在它的四角,矗立着数百米的铁塔,这是为建设船舰的机器人使用的定位塔,在它们的配合下,可以短距离立体式精准操控工程机器人,正如计划中那样,船舰的生产并不需要太多人,全程都会尽可能的采用自动化生产。这里不仅是生产地,也是发射地。

接待他的是一个彬彬有礼的年轻人,穿着一身军装,看着甚是干练。

“你是王老前辈的弟子?”祝龙问道。

“是的祝老师,当初老师跟我交代过,说是有一天有幸见到您,一定要留下您。”

“其实我和王老前辈的交际不多,当初是在新材料供应上探讨过一些问题。但这些,都不是我们直接交流的,而是通过一个叫程欣的人。”祝龙说道。

年轻人泯然一笑:“祝老师,您的事迹,老师跟我讲过,很感谢您的贡献与付出。还有,您刚说的程老师也在这里,她现在是我们的密保科科长,一会我跟您引荐一下。”

“小张啊,看来老先生将新动力研究社的事情告诉你了。”祝龙清淡的说道。

“是的祝老师,如果有什么需要,您随时跟我说。我去请下程老师。”说罢,他便离开了这里。

不久之后,一个近似熟悉的声音,爽朗而清脆,。

“祝先生,终于见到你了,你可是我千盼万盼的人呢。”轻快的声音带着欢快的笑声说着,夹杂着丝丝的青春气息。

“你是,程欣?”祝龙疑惑的问道。

“是啊,祝先生,不像吗?”程欣往自己身上看了看,那是一副挺秀的身体,在军装的衬托下,格外健美。

轻快且爽朗的笑声渲染在整个房间,祝龙打心里怀疑这是一名密保工作者,和自己曾经文字里熟识的程欣辨若两人。

“不像”祝龙无比疑惑地打量着这个女人。

“哈哈,祝先生的文笔清秀,言辞犀利,行事睿智多谋,甚有大家风范。在链世界视功名如粪土,红尘中也深藏功与名,不愧为人间真英雄。”程欣都为自己的近似的手舞足蹈脸红,她实在不知道怎么面对这个曾经的故交。

祝龙:“想当时,我们应该年岁相仿,如今我半百有余,而你却风华正茂。这?”祝龙不解地问道。

那种激荡的欢快终于消失了,那是程欣为了掩饰那种奇怪尴尬的故作姿态(非贬义)。

在祝龙的追问下,程欣给祝龙说出了实情,然而祝龙并没有惊讶,他惊异的是竟然这么快就成功被实用。新人类计划曾经邀请过祝龙,但他没有答应,他认为人的思想是随着灵魂一起进化的,他怕那种不朽不灭的“传承”。在他看来这是一种细思极恐的事情,如果这样,那些掌握人间主要命脉的人,他们便可以永不辞世,大权永握。

第五节:新的开始

“你们也知道,我这次来的目的,过段时间我给你们介绍一个人,你们应该听说过他。”祝龙说道这里停了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