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所谓贤相,可笑至极!(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成化天子》最新章节。

诠选与保举,本就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极端!

铨选制度是通过皇帝和吏部考核任命官员,而保举制度核心是由官员推举任命官员。

内阁为何要废除铨选制度而改用保举制度?

其实,原因很简单,基于人际关系学的保举制度很容易发展朋党,内阁此举便是有意发展朋党。

官员自行举荐,他会举荐谁呢?

是他的门生故旧,还是他的亲朋好友?

可以说保举制度,简直就是内阁三杨的一次试探。

历朝历代,皇帝最为忌讳的何官员发展朋党,内阁的作为无异于向皇权起挑战!

然而当时正统皇帝朱祁镇年幼,甚至连半点权力都没有,丝毫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只能任由内阁推行保举制度发展朋党,眼睁睁地看着三杨败坏朝纲!

想到这里,朱见深也不由冷笑连连。

三杨误国的罪证又多了一条!

这就是所谓的“贤相”?

何其可笑!

他们是文臣缙绅的贤相,却不是家国百姓的贤相!

“夺走了官员任免的权力,他们还是不放心,因为朕已经能够治政,即将会亲政,所以这些贼子再次不甘心地出手了!”

“先是正统元年,户部右侍郎王佐奏请将原属于军卫的‘收纳税粮’权收隶有司,自此以后,军卫失去了收纳税粮的权力,相应权力转到了文官集团代表的兵部、户部。”

“紧接着就是于谦这个狗东西,于正统六年奏请将开仓放粮的权力由军卫改到府州县,内阁火速通过甚至都没有问过朕的意见,自此军卫彻底失去了粮食管辖权!”

“所以,你说于谦该不该死?”

该死?!

朱见深脸色一阵阴晴不定。

站在帝王的角度,于谦确实该死!

要知道,在王佐上奏之前,于谦以兵部右侍郎之尊,担任河南、山西巡抚,已经整整五年之久!

于谦是宣德五年,直接以兵部侍郎的身份,巡抚河南、山西两地的。

他身为一个两袖清风的忠正清官,难道不知道河南军卫贪腐,难道一点都没有察觉吗?

不,他当然知道,因为宣宗朱瞻基派遣于谦等六位侍郎,巡抚各省,督理税粮及与税粮有关的地方事务。

于谦的任务重心,就在税粮上!

为什么大明朝廷会设置巡抚?

明初,一省最高长官是布政使。

一省大权全部在布政使这里,就导致了“贪污”、“腐败”、“舞弊”……窝案丛发!

比如那场赫赫有名的明初“郭桓案”,就是最好的例子。

郭桓等人总共贪污两千四百多万石粮食,此案牵连全国的十二个布政司,牵涉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麦至德等,总计一共损失精粮两千四百万担,“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赃七百万,词连直、省诸官吏,系死者数万人”,为了追赃粮,演变成全国骚动,民间富人莫不因此破产。

然而有意思的是,很可能都可能会误解,这是郭桓主导的贪腐案。

但实际上这个团伙早就存在了。

郭桓案爆发于洪武十八年。

可洪武十七年以前,郭桓一直在地方任职,直到洪武十七年才升任户部侍郎。

难不成他区区一个户部侍郎,还能在数月一年内,将整个六部都拖下水,还将自己的贪腐集团扩展到十二个布政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