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长安不夜【求收藏】(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儒圣:我读春秋的》最新章节。

第八章:长安不夜【求收藏】

当李红缨的身影逐渐消失在门扉之后,柳姨的忧虑如同潮水般涌来,她急切地追问:“平安,这背后的曲折,你能否细细说来?”

李平安微微颔首,决定不再隐瞒,毕竟,大秦王府中的暗流涌动,让他们必须步步为营。“柳姨,请稍安勿躁,让我为您一一揭开这幕后的故事。”

两人坐定,李平安以平稳的语调,将昨夜的风云变幻娓娓道来,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闻。

而在李家府邸之外,人群依旧聚集不散,他们目睹了大学士们的超凡手段,又目睹了新人物的登场,心中充满了好奇与猜测。“平安此举,真是轰动全城啊!”陈锦年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既有羡慕也有不甘,“我陈锦年,又怎能落后于这时代的浪潮?”

陈薇在一旁轻笑,带着几分戏谑:“那可是能引发鸣州异象的诗篇,整个大唐都为之震动。你若想知道其内容,还是先问问自己,何时能写出这样的佳作吧?”

陈锦年不以为意,转身便走,留给陈薇一个坚定的背影,心中默念:“先回家,一切从长计议。”

“锦年,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

“那三尺才气,究竟是何等绝妙的诗篇?快与我们分享一二!”

周围人的询问声此起彼伏,但陈锦年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只顾着向家的方向前行。

此时,又一位红裙少女从李家走出,她的出现让原本喧闹的人群瞬间安静了下来。在长安城中,武者与女子都是令人敬畏的存在,而李红缨恰好集两者于一身。她手持长枪,声音威严:“大理寺正在执行公务,无关人等速速退散!”

人群闻言,纷纷退避,不敢有丝毫违抗。而关于那鸣州诗篇的传闻,却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在长安城的每一个角落传播开来。

夜幕降临,长安城被璀璨的灯火装点得如同白昼。酒馆、茶肆、教坊之中,书生们围坐一起,热烈地讨论着那篇惊世骇俗的诗篇。“科举之前,竟有如此佳作问世,真是我辈之幸!”

“更令人惊叹的是,作者竟非出身名门,却能有如此才华!未来必定前途无量!”

“我们应当以此为榜样,勤勉苦读,为儒道之兴盛、为人族之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着讨论的深入,那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佳句更是被反复传颂。它如同一股清流,洗涤着人们的心灵;又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长安城的夜空。三省六部的官员们在阅读后也纷纷赞叹不已,认为仅凭这一句便足以让作者名扬四海、步入仕途的殿堂。

长安郊外,校场风云起。

夜幕低垂,长安郊外校场上,一匹快马如闪电般掠过,伴随着急促的马蹄声,信使的呼喊响彻云霄:“紧急军情!儒家惊世之作,鸣州级第一辅助诗横空出世!速呈上将军审阅!”

此言一出,校场内的宁静瞬间被打破,训练的将士们纷纷投来惊异的目光,议论声四起。

“儒家鸣州级第一辅助诗?何等佳作,竟能赢得如此殊荣!”

众人心中充满了好奇与期待,深知此诗一旦问世,必将迅速传遍长安,成为读书人茶余饭后的热议话题。

而在长安县教坊司的礼乐楼内,一位身着轻纱的女子正轻抚古琴,琴声如泉水般流淌,为宾客们增添了几分雅致。这里,是读书人聚会交流的理想之地,而今,更因一句诗而热闹非凡。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等佳句,当真是妙不可言!”

一位书生赞叹道,随即话锋一转,向众人发起挑战:“可有哪位才子愿上前一试,将这句诗演绎得淋漓尽致?”

话音未落,一名身着锦衣、气质非凡的青年男子挺身而出,正是被誉为年轻一辈中佼佼者的张秀才。他缓步走向古琴,目光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文房四宝,速速呈上!”张秀才一声令下,小厮们迅速响应,将上好的笔墨纸砚置于案头。

张秀才凝神静气,文宫大开,才气涌动,提笔挥毫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十个字跃然纸上。霎时间,异象突现,一朵晶莹剔透的芙蓉花仿佛从纸中生长而出,花瓣上露珠点点,美不胜收。

“好一个清新脱俗,自然天成!”围观的读书人纷纷发出赞叹,对张秀才的才情赞不绝口。然而,张秀才却面露凝重之色,显然这句诗的威力远超他的预料,几乎耗尽了他文宫中的全部才气。

“此诗之威,竟恐怖如斯!”张秀才心中暗惊,连忙收敛才气,古琴也在这一刻仿佛被赋予了新生,散发出更加迷人的光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