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鸣州诗韵,引动风云!(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儒圣:我读春秋的》最新章节。

第六章:鸣州诗韵,引动风云!

刹那间,风云际会!

几位显赫人物不约而同地踏入了李平安的居所。大学士们的温文尔雅与天策府郡主李红缨的飒爽英姿交相辉映,为这方小院增添了几分不凡的气息。

转瞬之间,几道身影如同天外来客,稳稳立于陈锦年的身前。

陈锦年,自幼生长在官宦之家,虽见多识广,但此刻面对如此阵仗,也不免心生敬畏。特别是那天策府的璀璨明珠,李红缨郡主,英姿勃发,令人瞩目;而那三位儒家四品大学士,更是学富五车,令人敬仰。

“敢问这位小友,方才那首轰动长安的鸣州诗,是否出自你的手笔?”布衣大学士温文尔雅地询问,眼神中透露出几分好奇与期待。

陈锦年心中一紧,本想否认,但紧张之下只吐出了一个字:“不。”他低下头,仿佛在地面上寻找着解脱的缝隙,心中暗自懊恼自己的失态。

李红缨郡主见状,嘴角勾起一抹浅笑,声音清脆悦耳:“既然如此,能否请公子引荐那位天才,让我们一睹真容?”

陈锦年连忙点头应允,心中却暗自思量,如何平衡姑姑的任务与眼前的机遇。他灵机一动,道:“请各位稍候片刻,容我前去准备茶水,稍后再带各位去见那位高人。”

大学士们望着他离去的背影,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心中暗想:“此子莫非是府中的下人?否则怎会不识我等身份?”

陈锦年心中忐忑不安,只盼能尽快结束这尴尬的开场。他深知,自己初次面对大学士便如此失态,未来的路恐怕不会平坦。

片刻后,他手持茶具归来,引领众人来到了偏屋之外。他轻轻叩响门扉,声音中带着一丝歉意:“平安兄,你方才的诗作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几位贵客特来拜访。”

门内传来李平安略带疑惑的声音:“哦?是何方神圣?”他并未料到会有如此大的反响。

陈锦年不敢回头去看那些审视的目光,只能硬着头皮答道:“是几位来自不同书院的儒家四品大学士,还有天策府的郡主……”

门内,陈姑姑闻言惊讶不已:“竟有如此多的贵人同时来访!那郡主本就爱凑热闹,至此并不奇怪。但三位大学士同至,可见你之诗才已名动天下!”

李平安苦笑一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此番动静,未必全然是好事。”

他起身走向门边,准备迎接这几位突如其来的访客。

当他打开房门的那一刻,几道锐利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

李平安心中想起来了前世周树人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写的那句话,翻开书,全是吃人的字眼。

这些人的眼神太尖锐了,这是要把自己生吞活剥了吗?

身为儒生,李平安也是认识几位书院四品大学士的,在这个亚圣不存,半圣为尊的时代,大学士已经是儒家高端战力了。

然而,他的目光不由自主的朝着一旁探头探脑,显得十分小巧玲珑的郡主看去,心中啧啧两下,一看对方就是能带着他吃软饭的大唐白富美啊!

李平安心中明镜高悬,却故作懵懂,躬身行礼道:“学生李平安,拜见三位恩师。不知三位莅临陋室,有何贵干?”

“此地先前有鸣州级诗词的才气萦绕不散,莫非出自你手?”白袍大学士眼中闪烁着难以掩饰的激动光芒。

“正是学生所为,不过仅是一句诗罢了,尚未成篇。或许是学生福缘浅薄,未能得那才气灌顶之机缘。”李平安坦诚相告,深知在儒家大师面前,谎言无益。

白袍大学士闻言,嘴角不禁微微抽搐,心中暗忖:一句诗便已达鸣州之境,若成篇岂非镇国之宝?如此还称运气不佳,那世间多少读书人怕是要欲哭无泪了!

“那首本文墨何在?我等愿一睹为快!”蓝衫大学士闻诗而喜,急切之情溢于言表。儒家千年传承,鸣州之作本就稀少,而诗之鸣州更是凤毛麟角,每一首都珍贵无比!

“请随我来。”李平安应允,从愣在一旁的陈锦年手中接过铜盆,步入内室。将铜盆安置妥当后,他自床沿取下了那本令陈姑姑也为之倾倒的首本文墨。

“三位恩师,请看这一句。”李平安恭敬呈上。

三位大学士接过文墨,瞬间围拢,目光如炬。

“此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质朴中见真章,清新脱俗,妙不可言!”白袍大学士激动得拍案叫绝,“此等佳作,即便是以往的鸣州诗词也难以企及!”

“此乃天成的辅助诗,世间罕见,其价值足以与战诗词相提并论!”蓝衫大学士亦是赞不绝口。

一旁,郡主李红缨,身姿娇小玲珑,大眼睛里满是好奇,却苦于无法挤入人群,只得双手叉腰,气鼓鼓地喊道:“你们究竟在谈论什么?快告诉我嘛!”

“此句诗,虽仅一句,却已展现出鸣州级战诗词的非凡气象!”白袍大学士再次强调,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紫衣大学士却敏锐地发现了异样:“此首本文墨,似乎已失神性?”

经他提醒,白袍与蓝衫大学士仔细审视,果然如此。

“首本文墨初用之时,神性最为强盛,效果最佳。此后即便是原作者,也难以再现其初时之辉煌。”布衣大学士解释道。

三人闻言,不禁面面相觑,心中略感遗憾。

随即,他们转向李平安,好奇问道:“平安,你将此等宝物用在了何处?”

“家中有人昏迷不醒,我便以此文墨尝试唤醒她。”李平安如实相告,心中担心未曾减弱。

三位大学士闻言,沉默片刻,各自心中五味杂陈。

最终,白袍大学士长叹一声,语重心长地说:“平安啊,如此珍贵的文墨,本可换取我等多次相助的机会。但人各有志,你既已用之,便也罢了。”

李平安闻言,心中感激,却也有些尴尬,只能含糊其辞道:“是学生今日时运不济,日后若有佳作再现,定当妥善保存,以备不时之需。”

毕竟,这世间之事,岂能尽如人意?白嫖之事,更是难得一遇的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