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执经叩问(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修仙:从稷下学院开始》最新章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怀着极度忐忑的心情。
刘泽单独走进来,还没等他开始请教,却发现宋濂正在写文章。
因此没有出声惊扰。
往前凑了凑,眼睛正好瞥见。
他认出了文章内容,竟是初中语文课上学的《送东阳马生序》!
“不是,这真的假的?”
因为提问不会,他课文带翻译抄过二十遍。所以记得一清二楚。
刘泽掐掐自己的大腿,很疼,是真的。
所以说,眼前这个宋濂,和课本上那个是同一个人?“但是,这可是秦朝啊!宋濂是元末明初的人!”
刘泽有些懵,继续往下看。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是的,一个字都不差!”刘泽额头上冒出些冷汗,踮着脚站立。
宋濂在写他的人生际遇,写他求学之艰,写他为人处事的经验。
“看似语言真挚,真挚到带了些虚伪,但其实这课文却另有深意。”
一般人看不懂,只是应付考试,却不知他只用寥寥几百字,便道透了穷人孩子如何翻身的方法。
刘泽抄了很多遍,后来常常回想其中内容,加上在社会上待了几年后,有了一种极其不凡的感受。
无论承认与否。
读书都是穷人家孩子,拓展人脉和提升自己的最为简单的方式。
而且哪怕家里再穷。
在这个社会上,只要你真的想学习,真的很想学习,想学习想到了“嗜”字,那么便无人能阻拦你。
那些“藏书之家”,或者说一些社会上爱心人士,便会资助你完成学业。他们对此还会颇有成就感。
重点是那些“藏书之家”是什么社会地位?至少是在当地有些名望的家族,这种家族是什么?人脉!
宋濂这个人简直是太聪明了。
他只靠一个“嗜”字和“借”字,便为贫穷的自己建立起了一条人脉。
不花钱,站着就把书给读了。
不光读了书,还因为这个“嗜学”二字,让人家记住了,感觉你挺好,比他们家的混球二代强多了!
以后要是有了合适的职位或者机会,你的优秀品性被摆在这里。
好处还能差了?工作还能没有了?贵女投怀送抱的事,还能少?
主要是,提拔你,不光是单纯因为欣赏,更是为了家里的二代找个靠山。这点道理谁还能不明白?
但前提是,你是真的“嗜学”,不是那种看着就像是投机的人精!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刘泽以往只在抄录中有所感悟,现在亲眼见到宋濂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不由得更是心神一震。
“这些话更是经验中的精华!”
同为年轻人,刘泽心里明白,谁还没点脾气?被老师或者领导训斥两句,马上就要生气不干了。以为人家是在看不起自己,故意的。
但是,经过多年社会毒打,刘泽已学会收起自己可怜的自尊心。
拜托,人家堂堂一个体制内领导,或者是学术界大牛,凭啥要对一个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另眼相看?
摆正自己的位置很重要!
“还要厚脸皮”,要知道,那些所谓的领导也是人,最喜欢“好为人师”,喜欢批评下属,然后再教育。
这个时候老实认错,再虚心请教,他们往往会把自己心里话说出来,而且是不肯轻易教人的诀窍!
刘泽有种感觉…宋濂是有意写给自己看的,像是在提点他什么。
不然,何以解释别人都是三人同时进来请教,而他却单独而来?
而他穿越以来,其实就是按宋濂这篇文章做的,努力改变命运。
“事实证明,宋濂的人生经验,即便不能完全复制,也可以帮助自己从普通人混到一些朋友和人脉。”
刘泽很庆幸,当初班主任让自己抄了二十遍课文。记得当时自己还骂过他,后来才慢慢后知后觉。
“出了学校,才知道语文课本上写的,全是上下五千年的精华啊!”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写到此处,宋濂停笔,拿起文章,自己先颇有感慨的默读起来。
……估计是在回忆他的人生吧!
“哈哈,这最后一段,可就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了!”刘泽笑笑,心里吐槽老登还是有点好面。
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是同类人,自然知道对方心里想的什么。
“人嘛,总有点自尊心,心里明明很羡慕了,嘴上却说着不羡慕。生怕被人知道后,人瞧不起自己。”
要是宋濂他当时真的不羡慕,岂会将别人穿的、戴的、用的记得一清二楚?“他都从年轻人变成老登了,还真就是,整整记半辈子啊!”
反正刘泽丝毫不会掩饰自己的羡慕,“穷嘛,有什么大不了的?”
看到别人衣服好看,他就是想要穿;看到别人都有一个大房子,他就也想给家里人买上一处院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