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赤霞诀(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夏二世祖》最新章节。
“对了,老四,你知道大哥被调出翰林院了吗?”
“不知道啊,大哥怎么了?可是犯了什么事?”陈诏有些急了。
“你先不用着急,大哥没什么事,他是被调走了,现在是五品的王府长史。”
“王府长史,是哪个王府?”
“玄德郡王李修玄,就是那个出生之时自带异象引得道尊出现探查的天生道体。”
“我也知道,传说他是和太上道尊一般的先天玄清道体,天生亲和大道,修炼太上道功法事半功倍,一日千里,出生不过二百年就已经是地阶强者,灵胎境界。不是说他在大宗圣宫的圣境中跟着几位太上长老修行嘛,怎么,这是出师了,要开府建衙了。”
“听宗门长老说好像是遇到瓶颈了,要来世俗之中历练,顺便找找突破的契机。”陈诗解释道,“以前其专心修炼,自是没有受封,而今依照祖制,自然要开府建衙,牧守一方,而且为了皇室表示对其的重视,他的封地就定在了京州兴安府府城内。”大夏郡王一般是虚封,说是封地,其实就是建一座王府,其开销花费皆是勋贵院承办,因为没有食邑,故而只能每年按时领取俸银和禄米以及各种灵物,生活虽不奢华,但也是富贵无逾。而且每位郡王都是朝廷下派到地方的钉子,有监察和镇守的职责。
兴安府是京州五府之一,毗邻上京城,坐拥平原,土地肥沃,犹善农耕,百姓也是十分富足,玄德郡王府建在这里,自是极为重视,就连勋贵院调动的物资都比以往多了些,建立的王府虽不逾制,但也比其他郡王府更加壮丽。
陈谨能被调到玄德郡王府,也算是他的运气,王府长史,五品官位,比之前可谓是高升了,而且依着现在皇室乃至整个太上一脉对玄德郡王的重视,日后可谓是前途无量,当然前提是陈谨可以和这位新郡王相处的来,故而二人对此事也是喜忧参半。
“算了,怕什么,再怎么样,大哥也不会有性命之忧,我安乐伯府作为开国功勋之后,自有底蕴,只要大哥依律行事,也就不用怕什么了。”陈诏干了一杯酒,突然豪气道,吓了旁边专心品酒的袁厚一跳。
大夏开国,太祖敕封了六十位功勋,四王八公十二侯三十六伯,皆是世袭罔替,与国同休,哪一家都有其历史底蕴存在。
安乐伯出自颖水陈氏,乃是豫州大族,在前朝末年也是护佑一方生灵的存在,初代安乐伯乃是当时的族长次子,在太祖喊出‘驱蛮夷,复中华’后,也是积极响应,为其打理粮草军备,故而在开国后封了个伯爵之位。
“嗯,也是,老二虽说不在上京城了,但也没离开京州,我等还是能照拂上的。”陈诗也是道,她本就是随便提一提,也没太大的担心,毕竟,老二是凭自己的真才实学考上探花的,相比之下,眼前这个没有任何功名的老四才是最让人担心的。
大夏勋贵之家的女子只要不承袭爵位,不会强制要求其服兵役,而拥有功名的文士武者也可以免除徭役和兵役,当然这里的功名和前朝要求不同,只有达到‘举人’这一层次方可享有‘免役’特权,陈瑾是参加过殿试的进士,陈谛现在供职金吾卫,也算是在上京城服役,只有陈诏算是正常的服兵役,再加上又是勋贵之子,所做的任务自是非常‘锻炼’人的,每次任务自是让全府上下提心吊胆,尽可能的准备些保命的物件,这也是朝廷希望看到的,用勋贵家的物资培养自己使用的兵将。
大夏三十三州,建国也不足千年,有时候政令尚不能传达到偏远地区,更遑论暗中潜藏的危机自是不少,各地的镇守军处理一些世俗小事还行,碰到那些牵扯到超凡力量的事件,还是需要圣御军中作为大夏机动部队的虎贲卫到处救火帮忙。
及至一瓶清月酒喝完,陈诏和袁厚都有些醉意,陈诗安排小厮送袁厚回归住处,又命家丁将马车赶来送陈诏回府。
“你在外时也多加注意安全,三思而动,万不可鲁莽行事。”最后,陈诗也是嘱托一句。
马车缓缓行走在京都大道之上,上京城虽有门禁,但城内却不设宵禁,此时差不多已是亥时,但城中街道上仍是灯火通明,行人络绎不绝,等到出了南城区域,声音方才渐渐远去,两侧开始变得静谧起来,东城区域是官宦集中之地,自是无人敢在此地喧哗吵闹。
进入伯府,自有家丁搀扶入府,正堂那边灯火稀松,想来父母已经睡下了,故而径自往自己的小院而去,洗漱一番,到在床上,酒意已经消减许多,盘腿而坐,五心朝天,运转修炼心法,默默疏导灵力。
上京城作为大夏京都,自是钟灵毓秀之地,是这大夏之中数一数二的人间圣境,其下自有一条龙脉提供灵气,衍生出无数灵气分支探入各个府邸之中,为诸位王公大臣的修炼提供助力,这也是特权,当然这也受到勋贵院的管理,依照品级调节灵气浓度,陈垚虽只是个户部郎中,正五品官位,就是上朝也只是站在末尾的存在,但他还是一位世袭的开国伯爵,位在超品,居所的灵气浓度自是不差。
陈诏是东华派三岛十洲中赤城洲弟子,所修乃是当年东华道尊的三弟子赤霞道君所创的《赤霞剑诀》,此诀所修乃是以餐霞饮露为主,吸纳灵气为辅,最好是天边有晚霞火烧云之时,修炼更是事半功倍,虽说是剑诀,但又和练剑气凝剑丸铸剑胎的剑仙之法不同,还是走的正统元神修炼之法,借助赤霞云气筑基,而后结丹化神,成就纯阳,之所以称之为剑诀,乃是因为火烧云之中的肃杀之气非常适合运转剑器,再加上《赤霞剑诀》的最强技就是一招剑法——炽火烧天。
运转灵气吸纳之法,一股股精纯的灵气运转在四肢百骸中,最后汇聚在丹田之中化作法力。
陈诏三年前已经完成筑基,而今是胎息初期,胎息即不以鼻口呼吸,如在胎胞之中,以脐呼吸,故曰胎息,这个境界也是积攒法力充填丹田灵池的时期,当整个灵池充满凝固的灵液之时就可以进入下一个境界,准备结丹了。通常来说,这个境界一般都在闭关静修,积攒法力,不会在外随意走动,因为法力用一点少一点,还要慢慢积攒。
一股股精纯的灵气汇聚在丹田之中,随着丹田中灵气浓度增加渐渐化为一滴滴灵液落在灵池之中,陈诏的灵池乃是赤霞灵池,大约五丈见方,不含一丝杂质,属于中等筑基程度,其中已经有一层薄薄的灵液了。
仙道筑基分为三等,一丈见方属于下等,四丈见方属于中等,七丈见方属于上等,九丈见方也是属于上等筑基,也是目前所知的最大灵池体积,其中又以纯色灵池为上品,这就和功法品级和是否服用丹药有关了。
以胎息之法吸纳灵气,以元神观想赤霞道君,这就是性命双修。
……
大夏以西,无尽黄沙铺地,常年风沙漫天,而在这无垠荒漠的中间地带则有一座孤山耸立,奇松怪石,林泉瀑布,又有诸多珈蓝精舍、古刹招提坐落掩映其中,梵音阵阵,佛光缭绕,尽显佛门清净之意。山名须弥峰,其上竖立着一座浮屠塔,此塔高约百丈,七层,每层八角,外形轮廓由下至上逐层收缩,形如锥体。塔身仿若白玉雕刻,浑圆一体,外镶黄、绿、蓝三色琉璃烧制的屋宇、神龛、斗拱、莲瓣、角柱、栏杆、花罩及盘龙、人物、鸟兽和各种花卉图案,把塔身装饰得绚丽多姿,金碧辉煌,塔刹之上的宝珠则是佛祖涅槃之后所剩的最大佛骨舍利——佛顶骨舍利所化,散发着七宝佛光,照耀整座大须弥寺。在须弥佛塔至山脚的朝圣路上,一位位佛门信徒五体投地,虔诚无比的朝着山顶而去。
上古之时,大夏所在的中土之地出现了九位道尊强者,而在中土西南方的沃土大平原同样也出现了三位修行‘梵’之道的强者,统称为梵门三祖,这三位在上古之时经营沃土平原,后来也不知因为什么,这三位强者分道扬镳,血梵老祖直接遁入魔道,建立血梵魔宗,释梵老祖远走西漠,在这不毛之地,建立释宗佛门,独留下大梵老祖独占沃土大平原建立大梵教。
经过近九万载的经营,才使得这漫天黄沙之地开始出现一抹抹绿色,而后一处处地上佛国建立,几经磨难也算是神州之上的一处大势力。
大须弥寺作为佛门圣地,自有佛门强者坐镇,佛门之中比肩道尊的强者称之为“佛陀”,千年前佛门拥有三位佛陀,在西域各寺庙主殿都供奉着释梵佛祖的金身,而在佛祖金身之下则是三位在世佛陀的金身,分别是中央的大光明佛,左侧的须陀古佛,右侧的白莲净佛,后来白莲净佛入灭,西域佛寺的三佛就变成了须陀古佛、大光明佛和未来世佛,又因当年须陀古佛授记大光明佛成佛,大光明佛授记未来世佛成佛,因着时间先后有序,上下传承,故而号称竖三世佛,而将以前供奉的三位坐镇西域三座大寺的佛陀称为横三世佛,而今这大须弥寺之主就是中央现在佛——大光明佛。
佛陀坐在浮屠塔第六层的莲座上,下方则是而今佛门最接近佛陀境界的几位大菩萨。
“启禀我佛,克山寺里的古佛舍利被大夏发现取走了。”代表佛门功德的如意珠菩萨开口。
“当年白莲佛主命令佛门弟子前往中土传教之时,我等就不同意,那中土之地被玄门掌控这么多年,虽说那时玄门实力不如从前,但也不是我等可以随意招惹的,没想到真真踢到铁板,令整个太上道统团结起来直接推出一位太上玄德道尊,然后……”代表佛门行愿的泯图菩萨紧跟道。
“白莲佛主不也是为了我佛门,想我佛门更进一步,这样诸位成佛的机会才会更大。”有大菩萨反对道,这位原是是白莲佛主的左胁侍,代表佛门仁慈的不眴菩萨,也是白莲最有成就的弟子,他当时虽然也不太赞同,但也是没有反对老师的决定,但是不管对错,而今在这佛殿之中,自是要多多维护自家老师,这也是关乎自家老师能不能复活的问题。
而后诸位菩萨就开始就先前之事争辩起来,佛门好辩经,打起嘴仗来自是不怵。
“好啦好啦,诸位,白莲佛主是我佛门支柱,此次所议乃是复活佛主,需得小心谨慎,免得被人扰了,我佛门还如何守得住这西域佛土。”代表勇猛的的执金刚菩萨开口,这位是佛门而今的第一护法,因手执金刚杵,常侍卫于佛,故又称之为金刚手菩萨,具有除恶降魔的广大神力,修行佛祖遗留的金刚明王法,战力上堪比佛陀了。
“当年白莲净佛涅槃,留下三千舍利分布神州,虽大部分落在西域诸国,被其建庙供奉。”上首的大光明佛忽然开口,一朵朵金莲自空中浮现,带着阵阵梵音。“目前我西域诸国供奉古佛舍利的佛寺有多少?”
“一千八百九十六座,供奉舍利两千零四十三颗。”妙德菩萨回答,这位菩萨象征智慧,顶结五髻,以代表大日五智,手中持剑,表示以智慧为利剑,驾狮子以表示智慧之威猛。。
“古佛若想归来,需得集齐两千四百颗佛舍利,也就是我们还差三百五十七颗,这些年我等已经是把整个西域翻了一遍,想来也不会再有多少舍利,看来还是得把重点放在与大夏的交界处的几个大州上。”沙州就是其中之一,克山寺也早就与西域佛宗取得联系,只不过佛宗弟子难以进入大夏皇朝境内,也就有了后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