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诗三百,诸仙可斩之》最新章节。

“你的轩辕九剑,远远不到火候。”

大殿之中,穿着龙袍的轩辕,个头比之前高了几分,训话的口吻,也像个初涉世事的小大人。

旁边身影愈发窈窕,腰间挎剑的扶摇,半开玩笑地附和道,“确实差了太多意思,真替青山剑宗担忧。”

文添的灵,站在大殿中,几近虚脱。

他已经在这大殿中被惨虐了一晚上。

轩辕剑第一式,云海式,居然如此博大精深。

“这样看来,我当时砍周剑那一式,纯粹凭借的是蓄力时间长。”文添苦笑。

“休息好了没有,再来。”扶摇萝莉身御姐音,对文添催促道,“磨磨唧唧,再来,向我出剑!”

文添苦笑着从地上爬起,已经记不清这是第二十次,还是二十一次了。

用灵练剑,文添先前闻所未闻。

效率确实比肉身练剑更高,效果也更深刻,每一次的练习,都仿佛刻在识海里一般。

只不过,代价也更大。

每一次和轩辕或者扶摇对劈,所受到的伤害都痛彻心扉。

直击灵魂的酸爽!

自从上次见识过文添自斩灵体,化为惊神一剑后,他们都见识到了文添竹简真灵化身的变态。

因此,轩辕和扶摇下手便不再有丝毫顾忌。

每一剑都宛如云蒸雾绕,山呼海啸一般。

文添每和扶摇、轩辕对剑一次,识海之中都掀起一阵巨大的海啸,伴随而来的,还有逐级增强的地震。

“再来。”文添大喝。

云海式的所有运行路线,以及一招一式皆已烂熟于心,可为何每次挥剑,不管是威力还是气势,都远远弱于扶摇和轩辕。

文添又一次尝试,他聚焦于每一个细节,力求完美复刻,轩辕之前传递给他的这一式的所有一切。

一剑挥出,和扶摇的云海式相撞。

依旧是差之千里!

文添的灵体被扶摇一剑劈得倒飞,撞击在大殿之中的龙椅上。

灵体闪烁几下,差点溃散。

“为什么还是不行,我明明已经做到尽善尽美了,”文添靠在龙椅上,有些沮丧和挫败。

“你把练剑,当什么?”扶摇甩甩手,手中的剑消散,“你以为每一招每一式都完美复刻,你的剑,就和青山剑尊的剑一样了?”

轩辕从龙椅旁的台阶上跳下来,“是啊文添,你太拘泥于形式了,自身感悟,剑道意志,才是剑修不同于其他剑修的根本。”

“文添,你也不用练了。”扶摇摇摇头,“你知道什么叫剑道意志吗?”

“剑道意志是一个人的个人意志的体现,厨师的剑,士兵的剑,炼丹师的剑,以及你文人的剑,都不同。”扶摇接着解释道。

“剑道意志?”文添理解不了,也转化不了成为崭新的战力。

长叹了一口气,“今天先到这里吧,择日再来。”

文添的灵从轩辕剑内蕴的空间中消失。

“扶摇姐姐,你别把文添逼得太紧了。”轩辕拽了拽姐姐的袖子,“你领略剑道意志,花了十年。我领略剑道意志,花了二十年,文添才摸剑多久,充其量一周吧。”

“这不是,逼得狠一点,万一有奇迹发生呢?”扶摇满不在乎,“男孩子,就是要多经历些风雨,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

“你是怕约定的时间到了,文添还不具备返回青山剑宗,送你回扶摇楼的能力吧。”轩辕以为猜到了姐姐的小心思。

“才不是,我其实并不在乎自己。”扶摇温柔地摸摸轩辕的头顶,“我是在想,有一天,青山剑宗到底能不能再度重现世间。”

“可是,那和我们有什么关系?”轩辕歪着脑袋,“那都是上一任剑灵和扶摇宫灵要操心的事情了,和我有什么关系。上一任剑灵的残灵,不都被我们三个联手磨灭了。”

“不是一回事儿。”扶摇笑笑,“有一天你会懂的。”

轩辕瘪瘪嘴,“又说我不懂。”

二人也归于沉寂。

文添再度睁眼的时候,整个人躺在地上。

被子、枕头都不在该在的位置上。

书桌上笔墨砚台甚至也被打翻。

墨迹四溅,弄脏了墙壁和被褥。

“可真行,看来下次再在扶摇宫里练剑,得把自己绑起来才行。”文添自言自语,从识海里唤出书虫。

书虫看着满屋的狼藉,发出兴奋地叫声,显示亲昵地蹭了蹭文添的手指,仿佛在说,“你对我真好。”

而后像是条离弦的剑,冲着地上满堆狼藉,风卷残云般吞食。

像是个大功率的吸尘器,将那些有用的没用的通通吞入腹中。

“没想到还是个家居小能手?”文添心情释然了一分。

我一个文道救世主,剑道差一点,有错吗?

“是得给自己留点后手了。”文添从储物空间拿出那卷使用过,帮助他斩杀那只领悟火之真意的荒原狼的卷轴。

当时卷轴使用过一次后,并没有损坏。

手一挥点燃房间的蜡烛,摇晃的烛光,霎时间充满了整个房间。

文添用手轻轻展开,掩面沉思。

卷轴材质不错,果然是能多次使用,也算符合文添的猜想。

“这次要写什么诗词呢?还用剑?不太妥当,至少短期内,轩辕剑不能拿出来使用了。”文添打消了这个想法,转而又有了新的思路,“那如果写的诗不同,呈现的效果和攻伐方式,会不会不同?”

“试试辛弃疾的诗!”

文添霎时间来了兴致,若论文人骚客里谁战力第一,除去有些被神化演绎的李太白,当属辛弃疾莫属。

文能挥笔填词,武能上马杀敌。

辛弃疾的词,豪迈激昂,不拘一格。

沈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

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

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

被誉为词中之龙!

“有了!就这首。”文添凝神聚气,稍稍规划了一下版面,没有再选择蝇头小楷、草书、瘦金体,而是选择了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行书。

行书素有“纵有行,横无列”的章法。

单字的高矮、宽窄、面积不尽相同,甚至悬殊很大。

左右挥洒,上下贯穿,却又在乱中力求和谐,是谓行书风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