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从世界看中国:文明通论》最新章节。
●晚期智人迁徙的分子人类学证据
人类起源,本章开篇以西方上帝造人、华夏女娲造人的故事做了表述,可谓东西合璧,五彩纷呈。看过这两个故事,读者朋友一定会问,这是真的吗?莫急,上帝也好,女娲也罢,只是人们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一种情感上的追问;若要探讨人类起源,还是要寄希望于20世纪末信息科技和生物科技的研究成果。
有充分证据显示,现代人类各民族的父系祖先,可追溯到约6万年前居住在非洲的一男子;现代人类各民族的母系祖先,则可追溯到约15万年前居住在非洲的一女子。如上两个结论,被学术界称为现代人类“非洲起源说“,其学术依据是人类父系y染色体和人类母系线粒体DNA(mtDNA)的发现。
特别提示:现代男性和女性最近共同祖先——“Y染色体亚当“和“线粒体夏娃“,如上所述,分别生活在距今9万年前和13万年前;两者相差4万年,如何繁衍人类,简直不可思议。
好在最新研究成果表明,“Y染色体亚当“约生活在12万~15.6万年前,“线粒体夏娃“约生活在9.9万~14.8万年前;尽管亚当和夏娃尚待研究,但正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基因学教授卡洛斯·布斯塔曼特(Carlos Bustamante)所说:“之前的研究暗示,男性最近共同祖先生活时期比女性更晚,但我们的研究显示两者生活的时代并没有太大差异。“看到没?如真是这样,亚当和夏娃定会举双手赞成!
〇人类父系Y染色体人类
父系y染色体学术上的定义是Y染色体单倍体类型,是指有公共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同一染色体上进行共同遗传的多个基因座上等位基因的组合,由此构成了人类父系遗传特征。
人类父系Y染色体在遗传过程中,每经历一定的世代就会出现一个随机的SNP突变,父系关系更近的男性共享更多的SNP突变,通过这个方法,我们可以判断不同男性之间的父系家族关系。
〇人类母系mtDNA
人类母系mtDNA是Mitochondrial DNA(线粒体DNA)的缩写,学术上的定义是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
mtDNA是承载线粒体遗传密码的基因,但只有女性的线粒体基因能随其卵子遗传给后代,通过检测现代人mtDNA,能弄清人类各民族的母系血缘关系。
既然父系Y染色体和母系mtDNA,都是人类遗传学特征,为什么采用父糸Y染色体追溯人类智人迁徙,而不采用母系mtDNA,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智人迁徙过程中,征服甚或迭代是常态,弱小民族男子多数被杀死,女子往往被战胜方掠走,导致母系mtDNA来源太过丰富;二是族群之间通婚,主要是女子外嫁,一个族群男性来源多为本族群,而女性多为外族群;如上原因使得男性Y染色体基因基本稳定,便于追溯。
研究表明:人类父系Y染色体SNP突变发生的速率基本是稳定的,只要得到两个男性的Y染色体各自积累的SNP突变数量,就可以据此计算出这两个男性个体的最近共祖时间,据此可以得到人类父系Y染色体谱系树,并开展相应研究。
图:人类父系y染色体谱系树
●晚期智人迁徙路线图和人类父系Y染色体谱系说明
1、祖先人
A、科伊桑人。代表是南部非洲棕种人,目前非洲南部国家有大量他们的单倍群类型。
2、非科伊桑人
B、尼格利罗人。代表是非洲中西部矮小俾格米黑人,主要集中在非洲中西部国家。
3、非尼格利罗人
CF集团。
DE尼格罗-尼格利陀人(亚非黑种人)。
4、CF集团
C、棕种人。父系单倍群占比:澳大利亚土著70%、几内亚岛土著25%、婆罗洲17%、南亚个别达罗毗图语系民族20%。
C3、通古斯-蒙古人。父系单倍群占比:满族人25%、朝鲜人16%、蒙古人58%、布拉特蒙古人60%、哈萨克人45%、吉尔吉斯人60%、回族人23%、阿尔泰人23%、乌孜别克人17%;另外,西伯利亚南部和东北亚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等通古斯人占比60%以上,北美阿拉斯加印第安人占比也高达30%。
5、F中东部落、G高加索人、H印度蒙达人,及IJK集团。
中东部落广泛分布欧亚,其中最古老一支F在斯里兰卡,代表族群维达人,达罗毗荼人父系单倍群F占比13%。
G、高加索人。父系单倍群占比:亚美尼亚人20%、意大利人6%、伊朗人5%、土耳其人11%。
H、印度人。父系单倍群占比,达罗毗荼人18%、印欧语系印度人20%。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