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破败的村小学(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问苍茫大地》最新章节。
时间飞逝,小洪涛也在一天天长大。转眼间,时间来到了2002年,这时的小洪涛已经5岁了,也到了入学的年纪,就在村里的小学上起了学。由于学校学生少,教师也少,学校就没有开设学前班,小洪涛只能和比他大一岁,或者小上1到2岁的小朋友,一起去上学。
学校是水泥砖垒得院墙,还是洪涛父亲干的活呢。大门是铁钢筋大门,进入大门后,左边有一些洋槐树,洋槐树后是一排瓦房。而右边有2栋瓦房,瓦房中间有一个过道,然后瓦房前也是一些洋槐树。其实学校大门原本是在这边的院墙中间开,后面改到现在那个大门处了。一般上学是在右边的房子,而老师是在左边瓦房中办公的。
学校只有两个老师,一个老师是由校长兼任的,教学生数学。另一个老师是招聘的,是村里一个中专毕业的女生,年纪也不大,只有18、19岁的样子,教学生语文。小洪涛是很喜欢上学的,因为大多数时候都是老师带着学生们玩,这比以前在村里一起玩的人要多。而且每天学的知识也不多,老师也管的不严。至于你学会没学会,这个老师就不管了,他们只管教就很不错了,也没有考试,作业也很少。
小洪涛在上学期间还有勤工俭学的这个政策,所以小洪涛每个暑假都和哥哥、姐姐一起去捡地里的落花生。在暑假时,刚好是花生的收获季节,农民把地里的花生收完后,总会有花生掉到地里了,这时小洪涛就会带上一个小袋子,和哥哥、姐姐去捡拾地里的落花生。由于小洪涛年龄小,走的没有哥哥、姐姐那么快,所以他就捡的少一点。
每次快回家时,他就找哥哥、姐姐给他匀一点,让母亲看了觉得自己也不错,自己也能得到母亲的夸奖。其实每次开学时,母亲都会拿出自己家里收获的花生,让孩子拿到学校去交,好完成勤工俭学的任务。老师收到花生后,可以卖掉换成钱,用于购买教学设备和修缮学校的设施。
每天上课前,老师回去敲钟,听到钟声,小洪涛会和同学们一起飞奔到教室。小洪涛在村小学上了两个一年级,而且也上到二年级了。在他上二年级那段时间,小洪涛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枕,上课时认真听讲,放学回家后,就搬个小凳子在屋门前一坐,就开始读课文或者写作业。这让玉兰都觉得很不可思议,儿子突然开窍了,知道努力学习了。
而刘党这边呢,在城里干了几年装修后,手里有了一些钱,就不想再外出打工了。就回到家里,把村里的代销点给接了下来,让玉兰在家里开起了商店。自己呢,则依靠国家的金融政策,成为了信用社业务代理员,主要是办信用社吸收存款,并进行放款。可干了一段时间后,他就把原本要存入信用社的钱,给截留下来,找一些相对可靠的人,把钱给贷出去。这样他就越过了信用社,把钱给倒腾了一下。刚开始确实没有问题,毕竟借出去的钱少。可后面他不仅把自己的存款投入进去了,还找了好多以前的客户把钱存到他这里来,当时资金规模达到了100多万,有一个客户就在他这里存了27万,钱用不上时就存进信用社,有人借钱时就取出来一些借出去。
在这个时期,他依靠放贷业务,赚了不少钱。没事,就去街上信用社转一转,请朋友吃吃饭。自己还招了2个业务员,可谓是春风得意,口头上最喜欢说的话就是“有福不在忙,无福跑断肠。”而且逢年过节还给镇上的信用社领导送点礼,希望信用社的领导可以照拂一二,早日把自己给转成正式工,或者等需要的时候给自己贷点款。信用社的领导也就满口答应了,毕竟他在信用社存了有70多万,还是信用社的合同工,给信用社代理着业务呢。
这时刘家的生活在蒸蒸日上,可刘党也不知道去改善家庭的条件,或者购买一些固定资产,整天都在研究如何扩大自己的规模,摊子是越铺越大,可坏账、呆账也越来越多,盈利能力也相应减弱了。可这个时候,刘党也不进行反思,还是一如既往的放贷,也不知道进行风险防控。没过多久,就出现了一个骗贷的人,借走了2万元。死活就是不还钱,而且人也跑得无影无踪了,虽然是邻村的人,但家里人是死活联系不上他,也没有人愿意给他还贷。
屋漏偏逢连阴雨,祸不单行的是有一批客户的存款到期了,需要给客户支付他的本金,这时原本这时要还的几个借款者确未按时还款,而且刘党不愿意去跑信用社取钱,就只付给客户相对的一大部分,认为也不是打一次交道了,而且这几天就把钱给他们了,没多大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