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新的来钱之路(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签到大明:肩扛两京十三省》最新章节。

东楼的老爹严嵩此时已经成为京师的礼部尚书,这可是个有实权的官。

可能一般人想不到礼部这个部门能有什么路子拓展额外收入,一般人往往会认为工部户部兵部这样的部门,才是来钱的好部门。

但是实际上,礼部能赚钱的方式还真不少。

礼部可以通过科举考选、宗藩请乞等大肆贪污受贿。

除了这些常规的额外收入路径,还有一个路子,这个路子跟东楼之前卖国子监名额有点类似。

只不过这次卖的不是读书的名额,而是一个能生钱的肥缺。

明代朝廷设四夷馆,接待周边少数民族贡使及国外使臣,由太常寺的一位少卿负责监督和管理。四夷馆内设有通事和译字生两种职务。

“凡是在四夷馆里约束管理外国人,带领他们入朝,回程时陪伴护送,这些都是通事的专门职责。”

译字生的主要工作是“翻译语言文字”,这些人员通常是从国子监的监生以及官员和平民的子弟中选拔出来的,他们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

如果考试中了榜,他们仍然会留在四夷馆担任官职。

选拔译字生的工作也是由礼部来主持的。

规定中明确“不考文字知识”,而是只挑选''资质稍微好一些的幼童“送到四夷馆学习少数民族和外国语言,为期三年。

学习期满后,经过考核,合格的人会被留下来担任译字生,而考试中出现差错的人则会被革除身份,变回平民。

由于译字生经常有机会接触到少数民族的酋长以及国外的贡使,所以他们很容易得到边疆的特产和外国货物,因此这个职位的油水很多。

再加上选拔译字生不需要进行文化考试,所以很多人都想竞争这个职位。

特别是那些公卿权贵和富商大户,更是争相想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四夷馆。

这种风气一开,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加入。

虽然只打算选拔一百二十人,但是京城内外以及各省的军民子弟到礼部报名的人数竟然达到了上千人。

由于报考的人数太多,内阁决定只从京城以及附近地区选拔,外省的一律不考虑。

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孩子入选,有些人甚至不惜花费重金向主考的礼部尚书行贿。

在明朝这个时期,朝廷上下,公卿权贵们都在通过行贿受贿来谋取私利。

这种收受贿赂、公然无忌的行为在官场中非常普遍。

一旦得到了做事的权力,就开始谋划私利,贿赂的道路大开,私人的财富积累,只要打通关节,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大臣们如果贪污腐败却仍然身居高位,那么下面的官员在受到他们的影响后,也会变得只图利益。京城的官员如果贪污腐败却安然无事,那么地方的官员在受到他们的鼓励后,也会变得只图利益。

大小官员都效仿这种行为,内外都在追求利益。

如果按照现在的道路走下去,不改变这种风气,那么在上面的人就会不断地积累财富,在下面的人就会不断地被剥削,

当然了这都是历史后面已经发生的事情。

此时京城的富商们的势力已经非常强大。他们凭借自己雄厚的资金,买通了权力中心的核心人物,如勋贵、首辅、大学士、尚书等,让自己的子弟进入朝廷,特别是渴望得到与少数民族和国外贸易有关的肥缺。

而权贵们所垂涎的正是他们的金钱,权力和金钱各自展示自己的神通,它们的主人为了各自的需要而巧妙地把它们联系在一起。

但是在这时代,富商们毕竟还不是当权的阶层。虽然金钱的力量很大,但最终还是要受到权势的摆布。

只要合理安排一些的“资质稍好的幼童”,便能轻易获取大量白银,这样的事情,东楼必然心动。

在老爹身上的付出,终于要开始回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