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1/1)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签到大明:肩扛两京十三省》最新章节。
除了重新修史以外,礼部还有非常多的工作,但万变不离其宗,最核心的任务就是确保封建社会的规矩和礼教得到严格执行。
在嘉靖早时期,王守仁(人们称他为阳明)的心学理论在明朝的读书人中非常流行,王阳明的学生们遍布各地。
这些学生纷纷建立书院,成立学社,聚在一起讲学。
这些书院里听讲的学生,经常有一百多人,甚至多到几百人、上千人。
但是王阳明心学理论中包含了一些积极因素,比如反对过分崇拜圣贤和封建礼教的束缚。
王门弟子的讲学风气如此兴盛,对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的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这让朝廷感到非常反感。
很多学了王阳明心学的读书人,常常在考卷中出言讥讽朝廷,甚至不避讳的讥讽嘉靖帝。
为了“寻找正确的道路”,“纠正社会风气”,严嵩刚接任礼部尚书的时候,就提出了禁止私人创办书院的建议。
他上奏疏呈皇帝说:
门人创为读书房舍,遍称书院,实于典刑有乖,相应议处,……不拘在城在乡,俱行改正,改为地方社学。仍省谕各学校生徒,自后专崇经史注传,以求正道,不许仍前附和,则人有定守,士习端而风化正矣。
“学生们自己建立读书的地方,都叫做书院,这实际上和规矩制度不太相符,应该加以处理。
……不管是在城里还是在乡下,都应该改正,把这些书院改成地方的社学。
同时,也要告诉各个学校的学生,从今往后要专心学习经典史书的注解和传记,以寻求正确的学问之道,不允许再像以前那样跟风附和,这样每个人都会有明确的原则,士人的风气就会变得端正,社会风气也会得到纠正。”
皇帝批复说:
书院不奉明旨,私自创建,本当治罪,且都不究,着有司即便改毁,以后但有私创的,……指实参奏。近来阳倡道学,阴怀邪僻之人,照前旨通行严加禁约,不许踵袭,以坏士习。
“书院没有奉旨就私自建立,本来应该治罪,这次就不追究了,命令有关部门立即拆改。
以后如果还有私自建立的,……要核实情况后上奏弹劾。最近有些表面上宣扬道义,暗地里却心怀不轨的人,按照以前的旨意,要严加禁止,不允许他们继续这样做,以免败坏了士人的风气。”
在嘉靖朝,礼部尚书还肩负着拟议大礼和撰写青词的特殊使命。
对大礼和玄修的态度是嘉靖皇帝选任大臣的最重要的标准。
严嵩仔细地思考了前任们的经历,愈加感到只有在议礼和玄修方面“谬为恭谨,迎合上意”,才能赢得皇帝的欢心。
以现在来看,升任礼部尚书之后已经进入朝政决策圈,便殿召见,面授圣旨。
在刚愎自用的嘉靖皇帝面前,作为九卿之一的严嵩或者俯仰由君,顺旨饰非,从而求得宠幸;或者刚直不阿,直言谏净,从而遭到贬斥,再也不能象从前那样鼠首两端,壁上观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