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少年辩才(求推荐求收藏!)(1/2)
言情小说吧【www.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签到大明:肩扛两京十三省》最新章节。
甲虫从汤府飞回东楼房间,汤沐父子的谈话内容在自然是在东楼的计划之中。
东楼默默低头看着纸上的几行数字。
1-3 5-28 1-5,在旁边勾画好,代表这这三个计划已经顺利完成。
接下来的局就是继续监控汤翰等人的动作,然后耐心等待。
而另一边,在有了计划以后,汤沐很快振作精神,联系朝中交好的清流们进行布置,同时开始主持了第四次李福达案会审。
会审当天,案卷还是之前的案卷,案情也还是之前的案情,但准备看深陷谣言的汤沐笑话的张璁桂萼等人却失望了。
汤沐精神振奋,没有丝毫陷入困境的愁苦,随着审案的推进,众臣工皆屏息以待。题本宣读完毕,一时之间,堂内议论纷纷。
“张寅一案,证据确凿,其虽未直接涉谋反,但妖言惑众,罪不可赦。至于京中散播我谣言之事,查乃严嵩之子严世蕃所为,其所行令人震惊,此事我必当奏明皇上!”
汤沐的声音响彻大堂,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
这是汤沐思索出的破局之道,在李福达案件上退一步,认同山西的二审的部分内容,但把叛乱的罪名摘掉,暂不以此事再强牵扯武定侯郭勋,以暂时避开皇上眼下对清流的偏见;
在京中关于自己的谣言上,主动出击,追查严嵩父子,然后以牵扯桂萼,再次拉大礼仪派下水,开辟第二战场,进可攻退可守,此事若按计划行事,到时候可以再将李福达案重新翻案,再覆武定侯郭勋。
当日,汤沐上两本奏疏,其一在李福达案上做总结,认定张寅就是匿名后的李福达;
但另一方面,承认无法证实张寅参与谋反,改依造妖言者律拟判斩刑、秋后处决,而举报人薛良和张寅两个在押儿子“各杖七十,俱遇恩宥免科”等。
其二领衔呈上另一题本,奏严嵩令其子散播谣言,干扰断案,请圣旨派大理寺少卿徐文华查此事。
消息一出满朝哗然。
汤沐书房内
“父亲,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定要让他们无话可说。”汤翰步入屋内,脸上带着几分急切与兴奋。
汤沐抬头,目光深邃地望着儿子:“翰儿,此战非同小可,我们不仅要赢,还要赢得漂亮。记住,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严嵩,更是背后的整个大礼仪派系。
消息如野火般迅速传开,严嵩府邸内,一片慌乱。
“父亲,这可如何是好?”东楼,这个年仅十二岁的少年,虽然嘴上如此说,但面容却异常冷静,眼中闪烁着与年龄不符的狡黠。
严嵩沉吟片刻,道:“世蕃,此事怕是早有预谋。你把事情与我从头说来,切莫自乱阵脚。”
与此同时,与严嵩交好的桂萼府上,也是一片凝重。
“父亲,此番汤沐明显是借题发挥,报复严世蕃年前与其子当街争斗一事,甚至意图将牵连您啊!儿子不相信这事情与世蕃有关,儿子愿意为世蕃作保。”桂与焦急万分,桂萼却显得格外沉着。
“汤沐此举,无疑是想换个方向对我们发起进攻。此事背后,恐怕还有更深层次的算计。我们需静待时机,不可轻举妄动。”
安抚住儿子,桂萼眼中闪过一抹精光,再次缓缓说道:
“此时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静静观看,不能参与,一旦参与便是做实了我们与严嵩的关系,反而让我们和他父子二人都陷入被动。”
大理寺很快便派人来带走东楼和严嵩进行审问,严嵩只称汤沐之子于自己儿子年前有旧怨,曾当街争斗,家里一仆人至今还卧病不起,其余问之事一概不知。
徐文华便将重点放在了东楼这里,汤翰已经跟他打过招呼了,他手里证据充足,审问一个十二岁的少年,自然是手到擒来,即便是能言善辩,又只不过是个毛还没长齐的孩子。
但他明显低估了对手,甚至汤翰所掌握的证据,东楼已经全部知晓。
东楼面对审问,从容不迫。他缓缓讲述与汤翰的争执,言辞之间,逻辑严密,句句在理。
“大人,学生与汤翰之争,实属偶然。至于所谓散播谣言,更是无稽之谈。学生一向遵纪守法,岂会做此等勾当?此番指责,不过是汤翰挟私报仇罢了。”东楼的话语,掷地有声,引得堂下一片议论。
众人见此少年面对指控,显得异常镇定,都是颇为惊讶,只有汤翰眯眼看着东楼,暗自咬牙切齿。
只见东楼冲他点头,然后缓缓起身,目光扫过堂上众人,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微笑,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大人,学生今日站在这里,并非因为畏惧,而是出于对大明律的尊重。汤翰所指控学生散播谣言,干扰断案,栽赃其父朝廷重官汤沐大人,学生实在不敢苟同。大明律法严明,岂容人随意污蔑?”东楼的话语,字字清晰,掷地有声。
徐文华闻言,眉头微皱,
汤翰也没想到东楼会如此镇定。
“严世蕃,你休要狡辩。我手中有你与人密谋的书信,铁证如山,你还有什么可说的?”汤翰再也忍不住了,他起身怒视着东楼。
“将汤翰手中证据呈上”
徐文华令人去取汤翰手中的书信,今日汤翰早已做好万全准备,只等看严世蕃原形毕露。
只见东楼微微一笑,从容不迫地从袖中取出一卷文书,缓缓展开。
“大人,您所说的铁证,学生这里也有一份。不过,这份文书却是学生与人讨论学问的笔记,并非什么密谋之书。大人可看看两者是否只是语言顺序不同,大人是否也要将这份笔记当作罪证呢?”东楼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戏谑,让堂上众人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反应。
徐文华愣住了,他没想到东楼会有这样的反击。他接过严世蕃的那份笔记,仔细看了看,确实只是普通的学问讨论,但是内容重新整合居然于手中“密谋”书信大差不差,这是有人模仿此小儿字迹?可是他是怎么知道汤翰手中证据的?
徐文华眉头微皱,他感觉的到了此事不简单,一个十二岁的小儿会如此狡辩,这必有人指使,这可能是个圈套。
汤翰也上前看了严世蕃所呈的书信,目光惊愕,虽然不止严世蕃怎么会有此布置,但他并不打算就此罢休。
“大人,我还有证人可以证明是严世蕃编造流言!”
“带证人上堂!”徐文华拍响惊堂木传唤证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